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人十分重视祖先崇拜 ,是一个尚宗追远的族群。这不仅表现在对祖先定期的春秋祭祀以及不定期的平时祭拜上 ,而且表现在为祖先灵魂营造的安身之所—祠堂上。客家各宗族均建有自己的祠堂 ,客家祠堂是客家地区一道优美的景致。1 .祠堂数量。客家地区祠堂数量众多。客家宗族 ,都建有祠堂 ,包括宗祠和房祠。小的宗族 ,有一两个祠堂 ,大的宗族往往有数个、数十个祠堂。有的村落之中 ,有开基祖大宗祠和其大小支系的许多房祠 ,分布较为集中 ,故而形成一个祠堂建筑群。如梅州市梅江区东郊张氏宗族 ,自明崇祯年间开基至 1 949年的 3 0 0年间 ,先后…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祠堂的兴建在明代达到一个高潮。一般说来,赣南客家祠堂建筑规模宏大,祠产丰富。在历史上,赣南客家祠堂的最主要功能为祭祀本族祖先,同时,又兼具议事、执法、赈济、教育、文化等诸多功能,这就使得作为家族中心的地位神圣而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3.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祠堂作为客家人的情感载体是客家文化求善精神的本质体现,是客家民性与民俗意识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伦理观念、祖宗崇拜、血缘文化、聚族文化、堪舆风水、建筑艺术、地域特色等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教育功能。祠堂文化的建构形式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体现在物质性上,隐性文化则体现在围绕祠堂所进行的各种民俗活动及其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性上。祠堂文化所建构的审美语境所包容的历史内涵,凝聚的乡情亲情以及连结的多元文化门类艺术,对当代区域文化和美术的重构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3):24-28
楹联,是客家祠堂的一大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是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又是当之无愧的"理学故里",其客家祠堂楹联多撰写于明清时期。三明客家祠堂楹联承载着溯本思源、颂扬祖先、训勉后辈等功能,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仗工整、声律协调,写实记事、高度概括,融记实、写景与抒情为一体,是研究客家民系形成、客家观念、客家精神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其训诫、劝勉族人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为客家祠堂所题楹联,更为客家文化增添了一段段奇韵异彩  相似文献   

7.
<正>客家人注重追本溯源,尊祖敬宗,重视修族谱、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号、堂联最好地表达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扬祖德的情感。堂联,是客家祠堂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联以载道。训勉联是客家先祖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先祖对后昆无声的教诲和期望。透过这些内容广泛,内蕴丰富,内涵深刻的训勉联,我们能够深切领会到崇文重教、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爱家爱国的客家精神。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亦可以浸润思想,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得到前行的智慧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一)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关于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上一世纪就开始出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编》和《客家迁移及分布地图》等著作,成为客家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近些年来,客家学在国际汉学和东方学中成为一门方兴未艾的热门学科,客家文化成了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人们把客家人在跨越数千公里的累世流迁、漫长时代中的血火淬砺,以及艰辛环境中的锻冶和先贤父老的言传身教而形成的性格素质、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称之为“客家精神”,概括为刻苦耐劳…  相似文献   

9.
客家地区多为山区,留守儿童占据了当地农村儿童的四分之一。将农家书屋建设与留守儿童对接,吸纳客家民系优良的传统文化,确立祠堂为书屋地点,族长为管理员,承袭崇文重教的舆论、奖励机制等,为客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文化成长环境,继承与发扬客家民系优良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大陆的客家文化研究曾经成果辉煌、影响巨大。后因各种原因发展滞后。作为客家文化研究的发源地,大陆高校在晚近的20多年中从政策扶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研究成果等都有了较大起色,但与台湾高校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和学术互动,既有利于台湾高校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也有助于大陆高校更好地吸收台湾高校的客家文化研究经验。并通过海峡两岸高校协同创新,将更好地扩大客家文化研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介了客家山歌(特别是客家情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并以此为主线,以梅县、兴宁、五华、丰顺等县的传统客家山歌为例,论述了客家山歌与客家妇女的密切关系;客家山歌与民谣如何咏唱客家妇女的美德;客家山歌如何倾吐客家妇女过去的苦难。客家地区(为现在的梅州市)素有“文化之乡”、“山歌之乡”的美称。客家妇女与客家山歌结缘,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受到许多学科的运用与借鉴,客家研究便是典型。传统客家研究更多注重历史学的研究取向,人类学相对来说受到忽略。事实上,客家研究生来便与人类学结缘。从人类学视角下研究客家的多是香港、台湾与海外人类学者,大陆人类学者相对较少。人类学可以在客家研究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人类学与客家研究结合拥有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就客家文化传承而言,两岸客家地区为具体推动客家文化保存及推广工作,并向国际社会展现客家文化多元面貌,都积极在各地建立客家文化园区,或各式各样的客家博物馆。像台湾苗栗铜锣的"苗栗客家文化园区",已经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开幕,除营销客家文化之外,亦希冀"让全球看见客家"。中国大陆客家地区,早就建立许多县级以上的客家博物馆,营销各地的客家风情。两岸各地客家博物馆或客家文化园区成立后,都讲究持续经营,也都要探索客家博物馆的定位、愿景、营运内容、发展计划、组织编制,以及采用何种经营策略,以达成"认识客家、欣赏客家"的目标,这是两岸客家博物馆经营目标的主轴。一个博物馆的持续经营,主要仰赖长期积累的大量珍贵收藏品,藉由深入掌握复杂而多样化的文物及其相关知识,以提供民众系统性、创造性的文化想象空间。博物馆的搜藏工作内容与经营策略,各有其特色与重点,两岸客家博物馆应该加强交流,从各自博物馆设立的宗旨、定位、愿景、内容发展等方面,加以比较观摩,藉以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共同弘扬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广西梅州客家联谊会、广西社科院、广西教育出版社、梅州市社科联、中冠化工实业总公司、广西喷施宝总公司、重庆师院和广西师大等8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19日在桂林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港、台地区以及大陆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 会议共收到论文33篇。与会学者就客家的历史源流与变迁、客家精神、客家人在历次革命运动中的贡献、客家民俗、客家语言、客家山歌以及客家人在经济开发上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客家园林是客家文化重要的表现载体。客家地区社会环境是园林景观形成的制约因素。客家聚落景观中山、水、植物、建筑四要素的构成是客家园林形成的物质基础。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从属于区域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包括存在于客家地区或者在客家住地之外的,以客家文化理念为指导思想、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供人们聚集、游憩、观赏的园林。  相似文献   

16.
论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是华夏汉族一个民系,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其文化的构成主体是古中原文化,途中汲取了江淮文化的养分,进而与聚居地的闽粤赣三角边地的少数民族(畲、苗和瑶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客家文化,从而显示了客家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客家八音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台湾地区的客家八音一方面保留了大陆祖地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也随台湾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风俗习惯不同呈现出特有的地域特征。在演出方式、乐队编制、传承方式、曲目保存及创作、南北风格差异、社区扶持与推广等方面均展现出在创造中继承,在吸收中融合的旺盛生命力。台湾客家八音的生存经验,对民间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具有启发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茶戏源于大陆赣南地区,其初始形态为茶农演唱的茶歌,在其发展过程中,民间艺人将茶农的摘茶动作融进舞狮、舞龙、花灯和歌舞等形式,逐渐于明末清初形成独立的戏曲形式———三脚采茶戏。采茶戏主要流行于闽粤赣的客家地区,随着十六世纪以来大陆移民尤其是客家移民迁台,采茶戏于清朝同治年间流传到台湾。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的采茶戏在中华传统艺术极为集中的岛屿区域内吸收了众多源于大陆的戏曲元素的影响,博采众长,多源合流,曲折衍变,逐渐发展为当代演、表、唱俱佳又独具客家风格的民间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客家研究基本局限在客家源流和方言上,尤其是纠缠不休的客家源流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客家研究的全面深入。21世纪的客家研究,应在上半叶里,以客家文化即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见消逝的紧迫感,在明确客家研究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中古汉族民间文化为特色的客家学,基本完成客家学的理论建构和客家文化的全面整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