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型国有企业的摄影记者,我和我的父母都在这个企业工作,一家三个人同住在企业分配的一间不足11平米的单间,晚上睡觉,我睡左边,父母睡右边,中间用一张布帘隔开。为了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从1991年开始,企业每两年修建一栋二室一厅的福利房,依照工龄长短进行分配。我的父母希望分到这套福利房,做为我结婚的婚房。就在一拨又一拨的人住进了新房,而一拨又一拨的人等待着分房的美好期盼中,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跨文化价值观念的视角对所谓“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划分进行剖析。这种分歧其实就是“五四”以来中西文化争论的延续,其核心是讨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问题,但这种争论也有为私利所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9-9
曾几何时,一大批“海归派”创业的辉煌经历让他们身价直线飙升。而现在,出国越来越平常,含金量日趋下降,“海归派”的求职路不再那么顺利,甚至出现了“海归硕士百封求职信石沉大海”的现象。2003年,中关村某家软件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一名软件工程师,提出”有留学背景优先”,原以为很难吊起“海归”的胃口,没想到一下子引来3名“海归”硕士竞聘。看来,在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面前,“海归”自降身价实属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留学潮一直不减,从大学生“过渡”后又在高中校园流行。不少高中生开始“提前留学”,可一跑到国外,就没了主心骨,几年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毕业的时候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这就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困惑——孩子高中毕业到底是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到国外留学?我们还是先听听一些海归派根据自身经历谈到的高中留学的利与弊:◎突破文化局限发言者:Sandy,女,留学日本3年高中毕业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我和家人就开始琢磨:是否应该到国外留学?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国外好,毕竟可以拿个洋学位,而且洋学位的含金量高,它的教育得到国际的承认,可谓是…  相似文献   

5.
从明清两代看,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发展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条是直接的反封建王权的路线,它主要来自于民间;另一条是封建国家内部的文化成熟与统一,它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文化空间。可以这样说,没有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统一,没有中国本土的现代性思想,就不会有中国现代民族观念的形成,乃至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其对文学的影响表现为白话文学创作开始步入成熟,其标志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出现。当中国步入现代社会后,则主要体现在鲁迅开辟的乡土文学叙事这条路径上,从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鲁迅、废名、沈从文、芦焚、汪曾祺等人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品,恰是中国本土现代性思想在文学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和胡适 对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文化的形成来说,鲁迅和胡适无疑是两座巨峰。这两个人在某些方面,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这样认为,并不是说他们的政治立场,而是说在恋爱和结婚这一个人性的经历方面。  相似文献   

7.
霖的故事     
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我担任高一的班主任。霖就在这时候来到我的班。主任作了简短的介绍:霖已办好出国手续,半年后就要出国,暂  相似文献   

8.
来自各地的几位中学生袒露了他们青春的感受和成长的经历。这里面,有失落、有冲动、有忧伤。然而,在青春时代,忧伤的经历有时更能体现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心灵。武阿蒙:我是蛀虫仅仅一个去加拿大留学的决定,就把我的整个夏天挤得满满的。既然要出国,学英语就变得格外重要。在学校学了快10年,都是应付考试用的。高三的同学们都开始“头悬梁,锥刺骨”了。可是,我却紧张不起来。每天上午上半天学,下午出去学英语。爸爸妈妈让我“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就是说,万一出不去,就考大学。中学生出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仅仅我们班就去了3个。可是一…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自传入年中国后,便与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发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美的唱法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以及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美声唱法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是为了让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更好的融合,推动我多声乐事业的繁荣发展。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声乐新学派,具有新时代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无论从单纯的发声方法技术来看,还是从演唱时的发声审美要求来看,语言的方式和表达等都要透彻的研究论证,把两方面的精髓研究透,然后才能取长补短,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在频繁的人事纠纷中,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与此同时,我还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就在我徘徊在颓废的边缘时,接到了母亲让我回家小住几日的电话。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长途汽车上一觉醒来后,我发现我的行李和钱包全不见了。满心的悲愤似乎找到了出口,我蹲在路旁放声大哭起来。围观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相似文献   

11.
一、智慧源于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迅速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教师从这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德国我没有去过,我也不懂德语,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我只是通过国内学者的论著陆陆续续才知道一点.最直接的经验也就是曾经在青岛平度匆匆看了一所中德合作的"双元制"试点学校."双元制"据说是德国战后崛起的"秘密武器".我看了一些资料后,就更加佩服德国的职业教育了不起,想到课程改革有时候就有一种恨不得全部拿来的借鉴冲动.然而,令我不解的是,大家这么努力,派到德国进修的骨干教师一拨又一拨,为什么德国的经验就这么难推广呢,就这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呢?  相似文献   

13.
吴扬 《大学生》2022,(3):94-96
到现在,我在英国待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在中国待的时间.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时,专业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商务),学校有出国交流的机会,我就出国了.到英国的第一站是伦敦.我在伦敦大概待了三年,随后认识了我的先生,然后就跟着他来到了伊普斯维奇(Ipswich).  相似文献   

14.
灾害伦理文化建设必须从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丰富的灾害伦理文化内容,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适合本土的防灾减灾伦理文化,最终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目前针对人为性自然灾害的伦理文化研究还是局限在西方的生态伦理文化的背景下,表现为对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的都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在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就中国来说,现代中国的发展,正在逐步反思中国自身传统的伦理文化,正走着继承与扬弃、借鉴与反思的构建现代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伦理文化的道路,这是我们反思传统灾害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灾害伦理文化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5.
金洁 《家教世界》2014,(Z2):75-76
<正>安徽凤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明文化的发祥地。凤阳本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基于此,我园于2009年引领滁州市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2011年又再次引领安徽省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尝试着把凤阳本土文化作为我园主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时,正是非典时期,市里找好的工作没去成,应父母之命就到母校代谋了,教烹饪专业,一晃十年了,我也从代课教师考进了正式教师.十年里我每年都带高三,理论课、实践课都教.带过的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年年高考烹饪专业成绩喜人.同时作为专业教师我感觉压力更大了,我常常提醒自己千万要好好教学. 这些年我作为高三烹饪专业教师,对上好专业课有好些感想,特别是上实训课,比如,冷菜拼盘、食品雕刻、热菜烹炒等等.  相似文献   

17.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1日,我又接了新的一拨学生,有一个女孩走进了我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和几万名留美的中国学生一样,我的故事也是非常平凡的;当然,也和很多留学生一样,这段平凡的经历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平凡的改变.记得刚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一无所知的我总希望多知道些过来人有用的经验.如今,经历了出国的种种之后,真心希望将我的体会和经历告诉更多的同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成功地踏上出国之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香港电影本土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西方英雄主义认同到本土文化认同的生长期;二是香港本土文化面对中华传统文化遭遇表达难题的徘徊期;三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香港本土文化融合的发展期。目前,香港电影的本土意识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两地电影人要把握好文化认同与融合的尺度,使两地文化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