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案例法实验教学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用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工程技术特点及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素质分析着手,以食品专业为例,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工程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案例法引入专业实验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机械类专业的认证标准,本文分析了辽宁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OBE教育理念对实验室总体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实验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改革与实践,旨在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提升了专业的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学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本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探讨,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明确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成果导向型的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增强学生工程素质、学会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成果价值取向激励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形成密切合作的意识,对于丰富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兴趣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医疗思维和工程能力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建设省级示范实验中心过程中所涉及的如何了解企业的需求;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有工程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如何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对实验教学如何改革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油气储运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课程少、教学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完善实验室建设、增加主干课程实验学时、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等方法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优化了学生知识结构。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学科作为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已成为衡量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分析了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然后对计算机专业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并探讨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含义;本文最后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的内容,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化工基础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唯一一门由理及工的工程技术课程.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作者在构建富有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化工基础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唯一一门由理及工的工程技术课程.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作者在构建富有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Victor Soucek 《Interchange》1995,26(3):241-255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radical changes in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policy. Central to the argument is the claim that the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the public sector hastened the loss of the possibility of any critical evaluation of national policy.The paper argues that this shift has been forced on the Australian state by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expressed in a new realignment of the dominant transnational capital with the subordinate domestic capital, and in the shifts in a global capacity for consumption. The argument is underpinned by the claim that a new, post-Fordist (or flexible specialization) regim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at present replacing the Fordist regime of mas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The paper further argues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ystem-preferred changes in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 policy,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troduced radical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rules of policy formation. This involved a narrowing of policy making context and, crucially, an exclusion of voices critical of the shift towards economic reductionism.This loss of a critical sensibility constitutes the central concern of this paper. To advance the argument, in Part On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stralian state and the post-Fordist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Part Two argues that the lack of intellectual tradition in Australian public life was at least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easy passage given to neoclassical economics1 perspective in becoming a dominant public policy paradigm. Part Three locat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Europe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It provides the link between critical sensibility, the projec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hich clearly extends beyond the modern vs. postmodern dichotomy), and the role of public discourse. Fin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education policy needs to take the issue of critical sensibility seriously. For this reason, it needs to be informed by a desire to go beyond the mere technical fit between graduates and the workplace, and allow itself to be inspired by new ideas, and new ways of seeing.Parts One and Two of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INTERCHANGE, Vol. 26, #2, 1995.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散文展现的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的“朴”的美学观念又呈自然、直率、真实、无为的倾向。庄子超迈放达、穷通物理的人文精神是孕育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美学维度的共同土壤。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审美维度分别体现的是灵动之美与虚静之美 ,终成《庄子》之“大”美。  相似文献   

13.
多意性是唐代诗歌比较突出的特点,一般指宣示意和启示意两种情况。“宣示意”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这种意义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有丝毫歧义。“启示意”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宣示给读者的意义。一首古典诗歌艺术的高下往往取决于宣示意,它包括①双关意,②情韵意,③象征意,④深层意,⑤言外意等五点。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坚持“性欲乃是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源泉”,认为“本能的升华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发展的特征;正是由于升华,高级的心智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或思想活动才成为可能。”人们对此很有异议。其实,弗洛伊德是在对“性”的最广泛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创建他的“动力心理学”的,他试图从他对人的个体心理理解的立场出发,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历史、全部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结构,并以此建立一整套关于人类精神生活规律的学说和理论。深入探寻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底蕴,澄清他的“性力”、“原欲”概念的内涵,真正领悟其“升华”思想的真谛,才有可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对复杂纷繁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巴金先生在长期实践中悟出了写作的秘诀:把心交给读者。这一秘诀对学生写作的启示是:第一,贵在有心,有心在于求“诚”务“实”,教师予以正确引导;第二,心中有读者,要设想读者,尊重读者,拓展读者群;第三,把心完好“交给”读者,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共同关注和完善写作过程,充分实现写作的表达和交流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odore Dreiser is now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e-eminent American realistic novelist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 anatomist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his great work An American Tragedy,Dreis- er exposes and criticizes mercilessly the corruption and black side of American society.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the fic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An American Tragedy" is the re- flection of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ragedy of a mortal,the tragedy of American society,and the tragedy of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提出以中道为特色的教育观,主张以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为依托,以中道为原则,培养公民政治方面的德性,并由法律保证实施。这些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教育发展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我国担保法确立了抵押、质押、留置三种担保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操作方法,但都同属担保物权,是在债权上设定的物权,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三种担保形式的应用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注意它们的异同,正确理解三种担保形式的法律含义,熟练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是依法保障经济运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曾提出两条合理性原则。一是“最少初始概率原则”,用以为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的动态假设进行辩护;二是“试验机制无差别原则”,用以为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的意见收敛定理进行辩护。在本文中,作者将保留前一辩护,而对后一辩护进行两点修正和补充:1.本文对归纳辩护的局部性给以充分的承认,同时对归纳辩护的局部化加以限制,以求局部合理性的最大化。2.对局部归纳辩护的合理性给出一种实用主义的辩护。  相似文献   

20.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