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黄景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0):111-112
复合动词是指由一个动词跟一个名词、或助词、或形容词、或动词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所组成的动词结构。在日语中,复合动词是动词学习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知识点,学习者要想学好和应用好复合动词,必须对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进行“区分+联合”学习。因此,本文对复合动词中后项要素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探知复合动词的构成及其性质,以及探究后项动词的分布、格特征和词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晓敏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57-60
以2523个日语复合动词为主要统计对象,通过分析格构造、意义特征及意义领域,明确了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的基本像,认为日语复合动词前项要素的大部分为不包含变化意义的〈が,き〉格动作动词,并往往是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相关的具体动作,而后项动词则很多是包含变化意义的、与〈に〉格相关的动词,由此进一步论证并发展了日语复合动词的基本结构是“主体动作(经过)→对象变化(结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孙舒凡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13,(1):52-55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燕青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88-91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5.
王育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118-123
非范畴化是指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成分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它们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以非范畴化理论为依据,探讨日语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副词化现象。从意义上看,复合动词副词化的构成要素在副词化过程中丧失了原意,获得了加强主要动词动作的程度副词意;从句法特征上看,副词化的构成要素丧失格支配能力。 相似文献
6.
孙舒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1)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8.
9.
王慧杰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8):73-74
日本人喜欢直观不加修饰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复合动词的频率很高。本文针对日语复合动词教学实践分别从原型理论、构词法、搭配理论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列举了详细的例句予以实证,希望能够有助于复合动词的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洋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5):110-112
在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可以运用数频统计的方法,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复合趋向补语在所选语料中的使用频次进行穷尽性的考察;然后,根据得到的数据,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动词、宾语及“了”等的语法关系加以说明。这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包含复合趋向补语句子形式的特点,对“动词 复合趋向补语”结构的语法化倾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语V-V复合动词的词义对于学习者来说较难准确把握,它不完全是前后两项动词的词义相加,作为前项或后项的动词,在复合动词中,除了有其本身的各义项外,不仅自身会发生意义改变(如弱化等),而且影响到与其复合的另一动词的意义(如强调等),所形成的复合动词有的保留了前项动词的意义,有的保留了后项动词的意义,有的前后两项动词的意义都不存在了。本文以复合动词"打ち~"为例,分析了"打つ"作为前项动词的词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明确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复合动词「~出す」的习得情况,调查研究对其产生影响的要素为研究目的,以在中国某高校日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了三种不同形式、不同目的的测试,分别为词汇测试、输出测试和理解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中国日语学习者而言,「~出す」三种用法的习得中最容易的是"开始",其次是"显在化",最难的是"移动"。另外,由测试结果分析可见前项动词掌握情况和相关学习经验的影响,但未见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专业日语写作中复合动词的误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154-155
就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复合动词习得问题,从日语教育角度进行了探究.通过考察学生作文总结出了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列举大量复合动词误用的例句,对误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得出误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复合动词的学习和教授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语的语法关键之一就是动词词尾的变化规律及后续词句的运用,其中五段动词的词汇量大,运用广泛,其活用变化复杂,涉及五十音图的五段,十行。本文重点论述了五段动词的变化规律及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与动词的语法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53-56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规则不但决定一个共时的句法结构,而且还对汉语的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个连动的句法结构中,由于受该规则的限制,只有一个动词居核心地位,其他动词都是次要动词,从历史上看,动词的语法化就发生在次要动词位。在“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作用下,动词的语法化引起一系列的句法和语义后果,比如句法结构的解体和重建、形式表达因素的增加、动词时间性语义特征的消失等。 相似文献
16.
李文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6-77
言说义动词发展了几千年,本文拟从中古新生的汉语言说义动词的演变做出剖析,希望能对整个汉语的历时发展做出科学角度的模式性解构.以Meillet的语法化理论对言说义动词的演变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亚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7):50-53,76
日语中复合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好复合动词的用法,在日语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复合动词“見+v”的语料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复合动词的教学应站在语言发展的角度,从原型理论,构词法和搭配理论等多维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8.
"说"的语法化:由动词到词内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中"说"的虚化过程,"说"附着在连词或副词后,使得自身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由动词变成一个词内成分。"说"的这种语法化使得现代汉语中连词或副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尽管连词或副词后加"说"的形式还未完全凝固下来成为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动结动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汉语复合动词,往往无法从形态上体现语法功能,其语法化现象难以考证。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能有效规避语法功能在形态上的体现,从主体化和图式化两个维度确定语法化现象。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为动结动词的语法化现象提供理据。研究发现,汉语动结动词在事件融合下认知主体从最大域进入即时域,对V2事件的或然性做出选择,实现主体化特征。此外,V1的语义由最初动词的原型图式虚化为动词基本图式、由原先表征过程转向突显过程在时间维度的变化,形成了从行为域向时间域上的抽象化转变,具有图式化特征。因此,汉语动结动词不仅是一种词汇化现象,更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