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诗经·秦风·蒹葭》是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准确地理解诗中的一些重要字词至关紧要。而正是在对这些字词的注释上,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和其他一些权威性高校文科专业教材皆有值得商榷之处,故此试作辨正。《蒹葭》有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其中,“苍苍”、“萋萋”、“采采”何义?国家教委组编的《大学语文》注释为:“苍苍:繁盛的样子。后两章‘萋萋’、‘采采’义同”。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为:“苍苍,茂盛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关于《陌上桑》主题,过去许多人认为是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的面目,表现秦罗敷反抗权贵的高贵品质的。我们认为,在《陌上桑》里,使君并不是一个荒淫无耻之徒,他同作品中的“行者”、锄者”等一样,是为衬托罗敷的美而服务的。《陌上桑》在歌颂罗敷美的同时,主要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4.
《大学》今古本的问题是宋明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歧,所谓程朱陆王的分歧以及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对立,主要也就集中在对《大学》今古本的不同选择上,并且也是作为其各自不同的经典依据出现的。但由于这一分歧既非出自经典文献本身,也不像今古文经学那样存在着具体的历史缘由,而主要是由不同为学进路下的不同选择与不同诠释造成的,因而在现代学术背景下,通过对《大学》今古本的比较与古本自身义理规模的重新解读,完全可以澄清古本自身的义理结构,还古本《大学》以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从而发挥其在认知先秦儒学精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启蒙不只是对稚童必要。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没落统治阶级的蒙蔽,人类总要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某种蒙昧。历史上新阶级的思想代表人物“为行将到来的革命而开导人们头脑”(恩格斯《反杜林论》一九五七年版第十三页)、向多数人视作当然合理的社会传统挑战时,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以一批短篇小说和话剧为标志,文学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其中,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发表的小说《班主任》,犹如一个信号,成为当前新文艺潮流的第一朵浪花。小说中的谢惠敏被人们在报刊、讲演、日常交谈中不时提及;值得注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符读书城南》毁誉参半,誉之者称赞其真,毁之者质疑其德,二论大致以唐宋为分野。有前辈学者对争议中的“富贵利达”,以“人情诱小儿读书之常”为之开脱。爬梳诗中引起争议的“飞黄腾踏”“蟾蜍”“公与相”之句,发现对典故的不查导致了误解的产生,并且由于人云亦云,终至习焉不察。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柳存仁教授撰有《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论文,发表于一九王八年《新亚学报》二卷三期,后复编入柳氏《和风堂读书记》,一九七七年香港龙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形象多是扁平性格的,而且过分夸张,在《水浒传》中,潘金莲的符号就是淫妇,而站在社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那么,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造成她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容姿美好,出身低贱;反抗大户,被嫁武大;钟情武松,无情被拒;偶遇西门庆,终成悲剧四个方面论述了潘金莲悲剧命运的一步步生成;从内因:反抗的性格和外因:封建制度社会文化的压迫两个方面分析了潘金莲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保存了大量的方言材料和方言现象,但还有许多方言词语的解释存在不少分歧之处.文章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金》中的几个难晓之方言词语提出了质疑,并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0.
反抗、皈依、幻灭——奥康纳《智血》中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黑兹尔表面上看是在反抗传统的上帝.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黑兹尔一生当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上帝,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幻灭和惨死.通过主人公黑兹尔的精神历程,奥康纳表达了对于传统上帝的追求和依赖只能使追求者产生幻灭和绝望的观点.黑兹尔精神追求过程中上帝的绝对缺席阐明了奥康纳的神学观,即人类必须找到一种和超验的存在和谐共处的新方法,也许这正是奥康纳的处女作向她自己和读者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元曲中有许多词语,为当时的方言口语,释义时若稍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讨论《汉语大词典》所收元曲词语释义存在的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3.
鲁迅正是因为有一双洞察千年的眼睛 ,才使他绝望和反抗。黑暗与虚无的绝望体验和对黑暗与虚无的绝望抗战发掘出了他真正的内心世界。他把绝望和痛苦置于现代意识中 ,关注着人类的命运 ,其中有对民族生存的绝望反抗 ,也有对人生悲剧的强烈抗拒。  相似文献   

14.
北宋澶州治所初治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德胜寨南城,后因黄河涨溢决口,州城为河水冲圮,遂北移治所于今濮阳县城所在地。关于澶州治所北移的时间,《读史方舆纪要》有三种说法。该书卷16开州》条谓:“(澶州)亦曰澶渊郡,镇宁军节度,熙宁九年移于今治。”同卷《濮阳废县》条则云:“熙宁四年河决澶渊,因改置澶州,移濮阳县为州治。”而同卷《德胜城》条又说:“熙宁十年城圯于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阳县为州治。”《读史方舆纪要》在同书同卷之中,关于澶州北移事竟有三种不同说法,粗疏之甚,显而易见。究竟那一种说法符合史实,尚…  相似文献   

15.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所谓“下愚”与“上智”的对立,反映了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孔丘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栘”。“上智”,是指奴隶主阶级有他们所谓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代英国小说家巴里·昂斯沃斯的《神圣的渴望》以令人振奋的航海大冒险,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将读者带入18世纪邪恶贪婪的奴隶贸易历史中。本文关注小说中奴隶贸易的书写,结合文学文本的细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研究,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挖掘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探究奴隶贸易幽深的政治和经济渊源,揭示其隐含的英国与非洲和美洲进行大西洋奴隶贸易关系的真相,分析小说的文本历史性和历史文本性,以及大写历史小写化等特征。昂斯沃斯在小说中突出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与互释,以当代的眼光完成了对文本再现历史的想象和反讽,以虚构文本丰富了新历史主义的探索形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16岁少年以堕落的外表对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进行反抗。在他堕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灵,渴望追求人性的美好。但由于社会原因和自身的局限,他的反抗最终以妥协结束。  相似文献   

18.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作品为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发声,争取华裔在美国的平等地位,更重要的是为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确立其身份,汤亭亭作为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旨在为华裔发声,反抗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压迫,其代表作《女勇士》,反映了华裔女性遭受的双重压迫,即——华裔父权的压迫和美国主流社会的压迫。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反抗双重压迫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域对等的理论角度出发,对比《为奴隶的母亲》张培基英译本中原文与译文丈夫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翻译,结果发现,对话译文基本上再现了丈夫真实的人物形象,但在部分对话翻译中丈夫的人物形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再现,这给我们以后的翻译实践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都涉及到了妇女因为对于固有婚俗的某种不适而生发的反抗主题,且其反抗都关联到了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透过对具体的民俗事项和其中人物婚姻反抗行为关系的分析,不仅可以形象考察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精神或心理上所经历的艰难的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可以生动感知小说对于历史进行艺术的反映之时所体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