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思维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须臾不能离开的。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记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峰,正确反映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击节赞赏的一些新闻佳作,往往是新闻事实与理性思考“嫁接”后盛开的灿烂的思维之花,它一方面以生动感人、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征服读者,另一方面又释放出深沉睿智的理性思维的魅  相似文献   

2.
掌握理论武器指导新闻实践沈世纬“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新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峰,正确反映与描绘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也不能须臾离开理论思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人类理论思维的精华。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观察世界,总...  相似文献   

3.
思辨性报道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新闻前哨》2003,(8):27-28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理论思维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成熟程度,那么,思辨性报道的崛起,标志着新闻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思辨性报道散发着新闻与理论结合的璀璨光芒,使新闻报道获得前所未有的厚度和力度。它突破了新闻只报道事实的传统,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把握报道对象,使新闻报道显露出理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崔玉蓉 《新闻窗》2005,(6):65-65
新闻要讲政治,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关键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创新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创新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正面报道与正面效果新闻应该是有“眼睛”的,否则就不存在我们常说的敏锐与不敏锐了。于是,怎样寻找与发现生活,就成了新闻理论与实践永久性探讨的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诗人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用灵感的“眼睛”去寻求生活;作为记者,感性与理性两只“眼睛”都要睁得大大的。新闻是撰稿人脑、手的副产品,所以,新闻的真实首先依赖于新闻撰稿人的真实。如果一个人虚伪地面对生活事实,通过文字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也会是虚伪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莱茵河畔的理论家历经10个寒暑,写成《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这位名叫恩格斯的伟人写下了这样的传世箴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黄河、长江的国度从事军事新闻工作、担负着创造适应新世纪军事新闻历史重任的我们,非常有必要借助、实践恩格斯的结论:一个军事记者要站在军事新闻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新闻理论思维。 新闻实践一刻也离不开新闻理论思维,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的。新闻实践产生新闻理论、检验新闻理论、发展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推动新闻实践,升华新闻实践。离开新闻实践,新闻理论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离开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实践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首先表现在对于新闻根本原则的坚持上。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认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的新闻应坚持的根本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的商品属性愈益凸现出来,各种新问题也接踵而至,集中地表现在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新闻的根本原则上。对于这样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代表社党组和田聪明同志对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成立20周年暨2000年新闻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翻阅着特约研究员向新闻学术年会提交的一篇篇论文,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新华社建社近70年,有—点非常值得自豪,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放松对新闻实践的理性思考。早在1931年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  相似文献   

9.
新闻离不开采访。采访离不开思维。思维既是采访者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又是新闻事实在采访者大脑中的反映和再现过程。可以这样说:思维是采访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桥梁,没有思维就没有采访。因此,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对采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套用他老人家的话,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一个希望自己有功底有观察力的记者、编辑或者通讯员,首先要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要有理论储备,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凡经过几番折腾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稿件的深度如何,在于采访(编辑)的深度;而采访(编辑)的深度如何,则看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又靠什么呢?全靠理论“铺垫”的深度。如果再深问一句:理论“铺垫”的深度来自何方?回答是明白无误的,完全取决于学习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真实及“宏观真实论”思维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涂艳  秦志希 《新闻界》2001,(2):23-25
新时期以来,对于新闻真实理论,我们经历了由“本质真实论”到“宏观真实论”的提法的转变,其后人们又对“宏观真实论”提出了质疑,我们是不是又在琢磨该以“××真实论”取代“宏观真实论”呢?可是我们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事物现象真实之外提出“本质真实”、在单一事实真实之外提出“宏观真实”?这种思维模式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似乎有必要对这种新闻真实理论的思维作一番思考,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真实本身的问题。一新闻真实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对于客观…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新闻必须把事实放在第一位,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没有事实就不会有新闻。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标志,也在于它必须是真人真事。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过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力戒空谈。”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与“小姑娘”事实,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新闻工作者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是在和事实打交道。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报道事实,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恐怕没有任何争议。问题在于,事实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每个人在使用“事实”这个概念时,其实际所指往往有不少出入。于是,许多争议由此而来。记者要报道事实,要尊重事实,要忠于事实,不能弄虚作假。这些,都是新闻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问题。重复论述也没有错,不重复也不要紧。…  相似文献   

14.
河北电台经济频道北方快车晨光号“建楼读报”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个栏目所涉及到的不光有新闻事实,更有对这些新闻事实的评述。在“观点”、“思想”、“理论”已成为新闻本身的今天,这个栏目的思维与判断更凸显出教育听众、启发听众的巨大作用。下面就近来收听“建楼读报”的感受略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光有事实没有发现不成其为新闻,发现得太晚而失去时效性也不成其为新闻。发现与事实的发生总是有个时间差,相对要滞后些。批评对象不会开“新闻发布会”广而告之,批评事件的形成和批评线索的传递过程更费周折,这种滞后现象尤为明显。要解决求新与滞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避免搞成“马后炮”式的工作总结,让批评报道真正成为“新闻”的报道,办法只有一个——运用创新思维去深入挖掘,在挖掘中发现,在发现中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用新闻手段传递经济信息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闻现象。是随着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经济信息报道,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来传递经济信息的报道。那么,它与现存的经济报道是什么关系呢? 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二者有交叉的部分,都报道了一个事实,反映了一个动态,但二者又有质的区别:经济新闻不能超前,是被动的反映;经济信息报道则是为指导生产、经营,要未雨绸缪,要求“超前”,不能放马后炮;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业内人士都知道,新闻具有“5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一个完整的新闻,这5个要素是齐备的。但这五要素又不是不分轻重、均衡排列的。其中,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他要素都围绕这个要素而展开。因为,新闻报道的就是事实。没有事情的本身,何谈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在五要素中,新闻事实是最主要的,就有一个如何观察事实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有个新闻角度的问题。何为新闻角度角度,是指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和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几乎与此同样重要的是:一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不能不惜重于科学的方法论。在信息量剧增、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今天,尤为如此。所以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破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作为年青的、正在走向成熟的现代图书馆学,要想在科学之林中迅速发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尤其不能不特别重视理论的研究与方法论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增多,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尤其重视,多有探讨。但多数章仍然停留在“从事实到新闻”的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层次,强调的是新闻“再现”事件的“原貌”问题,并未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联系、事实与新闻的深层次关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却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迫切要求理论界予以回答:为什么“要素”齐全的报道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为什么记“真实”地反映了事实却被斥虚假?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些新闻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在“表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