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为什么摄影必须正确曝光?任何一幅形象生动、层次丰富、影纹细微的摄影作品,都不能离开摄影者在拍摄时的正确曝光.正确曝光对摄影者来说,要求他不论在什么样的光线条件下拍摄,也不论拍摄什么样的对象,更不论使用什么样的胶卷,必须依照景物的明暗层次,都能在感光胶卷上得到恰如其分的光量.唯有摄影者的正确曝光,才能使再现在照片上的影象轮廓、线条、色调的浓淡与实际景物完全相符.正确曝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影象密度最合适的底片.我们平时看到的照片(一次成象照片除外),都是用底片制成的.底片影象的黑白恰恰同实物相反,是负象故称负片.照片是正象,是由负片反转过来的.负片是产生照片的母片.底片上的影象,是由无数细微的银质粒子形成的.底片影象上的银粒数量和变黑的程度,在摄影上叫做"密度".影象密度的大小,同胶卷在拍摄时的感光量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底片影象密度的过大或过小,又关系到影象质量的优劣.换句话说,照片的影调是否丰富和景物影纹的显示程度,是取决于底片影象的密度是否合适;而底片的密度大小,又是取决于摄影者在拍摄时的正确曝光.  相似文献   

2.
诗人靠音韵写下铿锵的绝句,音乐家靠旋律谱下欢畅的乐曲,摄影则是运用影调的明暗组成优美的画面。前面三章讲到了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由于光线的照射,使不同物体产生不同的亮度。这些不同的亮度经过摄影显影制作之后,在照片上形成黑、灰、白各种深浅的明暗反差,就是摄影画面的影调。由于这些影调显示出了景物不同的亮度和明暗关系。从而使人们在照片画面上感觉到景物的形状、体积和质感。所以人们称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卜云 《新闻世界》2014,(8):322-323
拍摄一张照片,如果要的不仅仅是一张曝光准确、对焦清晰的照片,而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或者能够给人以某种感悟的照片,一定会涉及这样一些因素:虚实关系、用光特征、影调特征、景别与画幅尺寸特征等,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正是影像的体裁。本文结合1919-1927年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像事实对此作出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曝光控制是摄像师在摄像时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掌握好曝光控制技术,才能拍摄出影像清晰、影调丰富、色彩艳丽的完美画面。本文介绍了曝光控制概念、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伽玛特性、自动光圈的工作原理和数字摄像机的常用曝光功能;叙述了控制场景的亮度、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反差、确定光圈值、滤光镜的使用及摄像菜单的设置和评价曝光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摄影术问世以来,人类发展史上又增添了一门新的记录工具,即用照片为一个个场景定格——再现历史。这一张张凝固的历史,常常含有难以估量的信息和意蕴。作为地方报的摄影记者,抓住自身特点,研究资料照片的历史价值,坚持不懈地拍照、整理、收藏,把握规律、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照片的历史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摄影资料或作品保留的时间越长,历史价值就越高。因此,在西方国家,曾出现了一股抢购古典照片的热潮。伦敦科学博物馆竟以13000英镑的高价,从日本人手里购买了一张慈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数码照相机一般是面向家庭拍留念照的,大多没有手动调整光圈功能,只能使用自动模式或场景模式拍摄。所谓的自动模式,就是由相机根据拍摄时的光线自动调整光圈和快门,拍摄者只需按下快门无须管其它的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傻瓜模式。有一定摄影技术的用户常常为这种相机不能自如地调整光圈以控制景深大小而感到苦恼和不便。其实,灵活的运用场景模式,也可以变相的调整光圈的大小来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7.
开始从事新闻摄影的同志,往往为室内拍照而作难,总觉得原有自然光线难以掌握,运用闪光灯照明,近景平淡失色,远处漆黑一片,形象不美,难以入画。其实,室内原有自然光,只要能获得适当曝光,拍出来的照片,影调柔和均匀,景物真实自然,具有朴实无华之美。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在逐步改善,新的房屋建筑宽广明亮,室内设备完善,装修考究,将为室内摄  相似文献   

8.
曾璜 《记者摇篮》2006,(4):46-46
在图片编辑的过程中,图片编辑要尽可能地回答以下这些问题:照片是否达到了媒介所接受的技术质量?倘若技术质量不够好,是否影响到图片的信息传播?后期的加工处理能否改善图片的视觉表现?剪裁能否增加图片的表现力?这张图片的视觉信息是否为文字所无法表达?这张照片视觉有意思吗?说明怎样写能增图片的信息量?照片在版面上不影响读者接受视觉信息的最小尺寸是多大?什么样的版式可以最好地表现图片?一张图片够吗?是否需要二张?或多张照片来补充?哪张是抓拍的照片?哪张是摆拍的照片?哪张是可信度最高的照片?这个场景允许摆拍吗?哪张照片最真实地…  相似文献   

9.
在工农业摄影报道中,除了反映生产成就和建设成就以外,大家都知道,必须要反映人的活动和人的精神面貌,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人物照片拍摄得好.最近看到了《中国摄影》第五期上孙丕永同志拍摄的《他被评上了五好社员》这张照片,觉得很有启发.这张照片是通过公社评比五好社员的活动来表扬好社员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一张新闻照片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它的题材是不是积极的、革命的,是否符合革命实践和体现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这是照片的灵魂;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它的形式是否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否能充分地,鲜明地揭示主题思想,是否能打动人、感染人。“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些读者或观众对某些照片的批评。的确,现在绝大多数的摄影工作者对照片的题材和内容比较注意,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竖持。但有一些同志则不大注意或不大讲究表现手法和造型技巧,拍出来的照片往往是平平淡淡,感人不深,即上面所讲的“题材很好,可惜没有拍好”。这里,举两张照片为例。一张题为“里弄妇女大战钢铁”,另一张题为“家庭妇女炼铁”。这两张照  相似文献   

12.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总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够比现实中的自己更美、有更好的视觉形象。因此,发现照片主角的美、弥补照片上的缺陷,克服布光、曝光等技术上的瑕疵,这些是数码摄影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技术手段。在摄影传统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升和美化被摄者的形象,如加柔光镜、用大口径中焦镜头、布蝴蝶光等。传统摄影的技法往往需要依靠器材设备,操作上也比较麻烦。而且必须在摄影的过程中完成,事后补救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数码技术手段源于传统摄影,又不同于传统摄影,其拍摄后的再处理功能是传统摄影无法比拟的,为人像摄影创作开辟了新天地。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数码技术的特技处理要适度,过分的夸张将使人像摄影丧失真实性,产生虚假感,使最后的效果适得其反。美化人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除了有色滤光镜在黑白摄影中的用途外,还有一些不会改变光的颜色的滤光镜,它们在黑白摄影中的用途也是值得重视的.现将这些滤光镜及其功用亦介绍如下:1、偏光镜偏光镜又称偏振镜.它在摄影造型方面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点:压低蓝天亮度.蓝色天空所散射下来的光线中掺杂着许多偏振光,用偏振镜来阻止偏振光的通过,就可减弱天空光线的强度,把蓝天压暗,并增加蓝天和白云之间的反差.它和黑白摄影用黄、橙、红滤光镜压暗蓝天的性质不同,因为黄、橙、红滤光镜是靠吸收蓝光来控制天空影调的.  相似文献   

14.
漆黑的场景中,顶侧光勾勒出规则的亮部,画面如同聚光灯下精心设计的剧照。作者营造了舞台式的光效—作为背景的战友、汽车及作为前景的人体、机枪,在暗部影调的渐变中丰富了画面的信息量,也使画面的情绪更加中性和温和。事实上,人眼识别反差的能力比胶片高得多,我们看到的暗部细节,相机未必看得到。表现阴影的层次,需要娴熟的曝光控制技术。这幅照片中,作者选择了慢快门—那双因移动而虚化的脚证明了这一点、较大的景深—以便于表现多层次的影调。显然,在主题表现上,这些技法比强烈的明暗对比更为有效。人们常常将行军想象成“鼓声鸣海上,兵…  相似文献   

15.
在黑白摄影中,本来色彩对比鲜明的被摄体,都被变成明暗差别不大的灰色影调.由于有色滤光镜能把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被摄体变成浅灰色,把其它颜色的被摄体变成深灰色,因此如果使用了滤光镜,会加强照片画面上的这些灰色彩调所显示出的具有深浅不同的反差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1998,(5):11-11
多重反差黑白相纸之原理黑白相纸的反差级数,由0至5号代表。0或1号属低反差,2或3号属正常反差,4或5号属高反差。用同一张底片放印照片,而且每张都曝光到正常亮度,但因使用相纸的反差级数不同,所以放印出的效果亦各不相同。低反差相纸产生的影像平淡呆板--...  相似文献   

17.
徐斌 《新闻实践》2014,(1):F0003-F0003
看到这张照片,第一反应是忍俊不禁,第二想起的是一句古话:老虎头上拍苍蝇。谁胆大包天,敢拍这只胆大包天的苍蝇?这张照片被列为路透社2013年度最佳照片,我对它有三层意思要说。第一是反差。反差导致的戏剧性,是一切艺术引人入胜效果的法宝。这张照片的反差首先来自两个主体“身份”的悬殊:一个是世上最有权势的人,是森林里的“大老虎”,一个是最卑微最猥琐、人人可举手消灭的小苍蝇。  相似文献   

18.
反差     
被摄体反差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拍摄的景物各个部位有不同的明暗影调,从最明亮的部分到最暗的部分有一系列的明暗变化,称作影调范围,它的明暗两极之间亮度上的差别,便是反差。有的场景可能由中等明暗的一些影调构成,如阴天里的一座石雕,即反差小;有的场景则可能由很亮和很暗的影调组成,中等明暗的调子很少,例如明亮雪地里的一只黑色宠物狗,即反差大。  相似文献   

19.
本刊就当前新闻摄影的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请部分报社领导同志或摄影编辑同志回答,旨在交流情况,总结报纸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促进新闻摄影上新台阶。调查题目如下; 一、你报摄影记者有多少人?与文字记者的比例?文字兼摄影记者多少人?图片编辑几人?文字兼摄影编辑的多少人? 二、你报每天采用新闻照片多少张?版面位置是否突出?原因何在? 三、略谈你接触新闻摄影工作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四、要有更多的好照片出现,最关键的要抓什么环节? 五、请对你所在报刊的新闻摄影工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没有光就不能照相,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我因早期摄影家刘半农曾说“光是画(摄影)的命脉”,摄影历来就有光绘画之说。光线对新闻摄影来讲,有两种重要的作用,一是解决胶卷的感光需要;二是决定画面的造型。前者是要用一定的光线,使感光材料的胶卷得到适当的曝光,从而把外界的景象如实地纪录在胶片上,拍出清晰的照片;后者则是决定画面的视觉形象,摄影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块、明暗,都是由于不同的光线照射而决定的。每种胶卷都有一定的感光度,在什么光线条件下用多大光圈,是有一定规津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所以这里就不谈了。至于后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由于光线的巧妙运用,可以把黑色的物体拍成白的,同时也可以把白的物体拍成黑的。可以把蓝的大海拍得明亮夺目,也可以拍得平淡灰暗,甚至拍成墨黑沉重.可以运用光线照射的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投影,拍出不同的线条和不同的影调。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