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午以后,在尚武思潮影响下,学界剪发易服行动迅速开展。为了约束学生行为,确保学堂人才服务于清廷统治,张之洞先后主持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和《湖北试办学堂冠服章程》,并推动清廷以湖北章程为蓝本颁布文学堂冠服制度。但是在清廷腐败政治和内部分歧影响下,张之洞的苦心未能缓解清廷困境,反而将学生推向清廷统治的对立面,加剧了清廷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2.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3.
从被怀疑到受重用——云南回民起义时期的岑毓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回民起义时期 ,岑毓英自始至终参加了清廷的镇压活动。在招抚马如龙和潘铎被杀两个事件里 ,岑毓英虽然升了官 ,但是尚未得到清廷的信任。镇压猪拱箐苗民起义之后 ,岑毓英开始得到清廷的重视 ,并被培养为西南政局的接班人。当时的云南 ,时刻潜伏着危险与死亡 ,岑毓英能够在其间成长为边地人才之冠 ,是他的确有才能。  相似文献   

4.
清末著名立宪派、南京临时政府交通总长汤寿潜,早年就立下志愿:“不恤一身,为拯民,不取其位。”一生中多次放弃作官机会,受到人们的敬仰。1894年,汤授福建省青阳县令,上任三月余即绝意辞归。1903年清廷聘其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经济特科,汤不应命。是年,抨击清廷盐政之弊,清廷授其两淮盐运使肥缺,仍辞不就。1905年浙路风潮起,汤被推上浙路公司总理,其四年间,清廷先后授云南按察  相似文献   

5.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清廷对台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其方略或剿或抚,摇摆不定,最终清廷以寓抚于剿的方式平定了台湾。如此。则在清廷平台前期作出巨大贡献但主张以寓剿于抚方式平台的万正色及其思想就变得好像一文不值了。然而,回顾并审视清廷平台过程与万正色平台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应对清廷的平台方略进行全面认识,对万正色的平台思想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乾隆中前期,还是晚期,清廷同安南关系仍未突破中国传统宗藩关系旧模式。乾隆中前期清廷对安南内乱的不干涉政策和对边界争端的羁縻政策,固能体现出清廷对周边国家的友好态度,但却更多体现为"天下共主"的"上国"心理。乾隆中后期双方冲突,以及清廷对安南阮氏王朝的最终承认,主观上虽不存在宗主国中国对安南内政进行干涉的心理,但客观上却构成了事实上的干涉。概而言之,这一政策既在清代中越交往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又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乾隆平定金川,是震动清廷,影响全国的一件大事。史学有关论著对金川事件的经过均有概述,但对清廷如何处理善后事宜则很少注视。本文仅以《清实录》、有关志书及《金川案》手抄文献为依据,对清廷平定金川后的善后事宜及其后果作一探讨,并意欲由此求得对整个金川事件有一个全面认识。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1776年3月),大小金川全境平定。平定之后,清廷立即着手处理善后事宜,各级奏报不停,上下文移频繁;而乾隆带则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清廷除决定对两金川改土归流外,特采取了如下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指责清廷对其不能平等相待,要求清廷改变与外国交往的惯例,为此不断与清廷进行交涉,甚至不惜诉诸武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迫使清廷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争得了“平等”,中国却丧失了政治、领土、领海、司法、海关等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与西方列强毫无平等可言  相似文献   

9.
对于喀尔喀的统治,自降附之始,清朝一直采取以喀治喀、以喀制喀的政策。清廷一直在努力加强对喀尔喀的统治。然而这一政策在乾隆年间因清廷怀疑喀尔喀与准噶尔有勾结而改变。阿睦尔萨纳叛乱、青衮杂布撤驿之变,既给清廷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清廷镇压和拢络喀尔喀蒙古的机会,此事件所成局势让清廷乘机设置了库伦办事大臣,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回民起义时期,岑毓英自始至终参加了清廷的镇压活动,在招抚马如龙和潘铎被杀两个事件里,岑毓英虽然升了官,但是尚未得到清廷的信任,镇压猪拱箐苗民起义之后,岑毓英开始得到清廷的重视,并被培养为西南政局的接班人,当时的云南,时刻潜伏着危险与死亡,岑毓英能够在其间成长为边地人才之冠,是他的确有才能。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心理是复杂和矛盾的。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对清廷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致使清廷的内外政策也矛盾重重 ,清廷矛盾重重的内外政策不可能把中国带上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河政与荒政这两项曾被国家高度重视的事务陷入了混乱,这在清廷对铜瓦厢决口的应对问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决口。当时清廷正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疲于奔命,因此决定“暂缓堵筑”决口,对灾区采取的救济措施也非常有限。通过清廷对整个事件的应对可以发现:在内乱外患、军政祸乱频兴的形势下,清廷的施政能力已经大大地了减弱,自身的存亡绝续成为第一要务。明清以来的河政体制走上了解体的道路,救荒事务更加地方化。  相似文献   

13.
清廷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把终养制度作为恤老孝教的典范,以彰显先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清廷对官员终养时间、待遇有明确的规定。清廷对终养官员管理的加强,充分表明终养制度对清廷统治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清代官员终养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清代官员终养制度,由清初的汉官终养发展到八旗官员的终养,这种范围的扩大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说明了清廷的汉化倾向。深入研究清代官员终养制度,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孝道观念的认识,并为如何使孝观念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道咸年间,四川啯噜与教门、会党彼此渗透融合,最终衍化为哥老会。咸丰至同治早年,随着湘军兴起,哥老会流向军营,且渐次蔓延,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官为防范哥老会的传播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道咸时期清廷并没有关注哥老会,直至同治早年清廷才介入地方政府对哥老会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世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间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6.
自乾隆中叶以至清末,八旗蒙古人物长期为清廷守边治边。作为清廷倚重的边疆重臣,他们为清代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勤于著书立说,总结治边经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遗产。八旗蒙古人物在清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边疆治理的一些积极思想主张,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雅片战后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和心理是复杂和矛盾的。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对清廷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清廷的内外政策也矛盾重重,清廷矛盾重重的内外政策不可能把中国带下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朝前期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背景下,中泰之间频繁的朝贡贸易和中泰大米贸易为华人移居泰国和往返中泰提供了方便。为发展中泰贸易,清政府对中国人移居泰国和华人参与中泰贸易网开一面。中泰贸易衰落后,清廷开始禁止华人为泰国服务并严格限制华人出入国。清廷的泰国华人政策本质上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9.
伍廷芳是晚清时代系统接受西方现代法学教育并取得律师资格的第一人。同时,他又长期在清廷任职,官至二品大员。在"清末新政"中,他被清廷任命为修律大臣,直接参与了推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现代化的"修律运动",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1858年,沙皇俄国乘清廷因鸦片战争而内外交困之机,胁迫腐败无能的清廷签订了《中俄爱珲条约》,强行割占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地区。1860年,沙皇俄国又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以调停有功,要挟清廷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独吞了从黑龙江口到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海沿岸地区,从而使我国完全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