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是一门真正的哲学学科。它是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治国安邦之理。政治哲学从政治存在和政治思维两个方面来考察政治世界。政治存在是政治世界的客观方面,政治思维是政治世界的主观方面。对政治存在的考察,包括对政治的起源、政治的本质的研究,包括对政治世界的结构、功能分析,包括关于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空间与政治时间等等的学说。对政治思维的考察,包括对政治价值观的研究,包括对政治哲学、政治法律思维、政治道德、政治神话等等政治意识形态的研究。政治存在与政治思维的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体系的存在与维系、社会成员的利益与诉求,都是在政治认同活动中展现、实现的。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共进。民主政治是认同的政治的发展取向。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政治运行的公正、政治治理的绩效和政治文化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3.
讲政治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江泽民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我在五中全会讲过,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经济服务的,这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周荣 《中学文科》2004,(7):73-74
政治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它是由政治意识明、政治制度明和政治行为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明是政治明的精神支柱,政治制度明是政治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明是政治明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范畴包括政治价值、政治国家观和政治理想。政治民主、政治稳定、“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依法治国、“一国两制”、“多党合作”是邓小平的政治国家观;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是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贯穿在邓小平的这些政治哲学基本范畴中的灵魂是发展主义,其政治哲学思想从本质上说是发展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现代政治系统良性运作的必要条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其本质要求人民对政治过程的自觉参与。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也是政治  相似文献   

7.
政治转型是政治系统在政治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所作的调适性变迁。政治转型与政治系统整合是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相反相成的现象:政治整合是政治转型稳定进行的必然要求,政治系统整合就是建立具有凝聚力政治机制和政治连接纽带的过程,政治整合由多种社会政治力量形成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变量,二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本身是动态的,政治认同是一个过程,政治稳定是动态的稳定。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应该理性地看待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政治认同的逻辑结构包含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与价值认同,其中价值认同是政治稳定的根本支撑,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切入点是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和公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政治系统政治 统治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 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和价值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和提高 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巩固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只有不断改进 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政治认同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原本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政治活动,它符合政治活动的根本特征,本质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政治活动。政治家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具体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家用理论掌握群众的一种政治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本质。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成长为政治家,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9,(3):80-84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政治人格始于:政治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塑造的目标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需要,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之必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针对性的重要条件。政治人格生成的实践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同质性,政治人格的整体性特征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政治人格的主观品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本质的一致性以及政治人格作为"内部性"中介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活动"的本性,为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把握政治人格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由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组成的“政治三力”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能力,是党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政治判断力是前提条件,是政治能力的基础;提高政治领悟力是内在要求,是政治能力的根本;提高政治执行力是实现路径,是政治能力的关键。三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新时代,我国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三力”得到了系统性强化。面对党的二十大传达的“三个务必”精神的实践问题,“三个务必”与“政治三力”要进行融合,二者如何融合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介绍了“政治三力”的时代背景,阐述了“政治三力”是贯彻落实“三个务必”的必然条件,探讨了“三个务必”视域下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提高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 ,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 ,是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沿问题 ,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 ,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都有重要意义。在学术界 ,对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4.
政治和谐是指宏观层面的整个政治系统、中观层面的政治子系统以及微观层面的政治系统内部各政治元素的协调发展状态。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具有政治规范引导作用、政治凝聚整合作用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的作用。政治文化是促进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即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富有和谐理念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建设,对促进政治和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是政治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中外关于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涵义存在着诸多的观点和看法。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有政治意识层次、政治心理层次、政治价值观念层次。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意识占据着最高层,对整个政治文化起着统率的作用,它决定政治文化的质。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复杂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就是讲政治的内容,共六个方面。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六个方面的深刻内涵,才能做到讲政治。 方向问题是讲政治的首要问题。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坚  相似文献   

17.
许俊生 《文教资料》2007,(23):145-14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效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特征、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科学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和目标,是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指导地位,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明确价值方向和原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政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政治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是建设政治明的根本.人民民主是建设政治明的本质,依法治国是建设政治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政治观是在西方民主政治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而形成的体系。李大钊认为:民主政治的基石是良宪;民主政治的精神是惟民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是平民政治;民主政治的培养在于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政治因素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完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完备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规范体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政治推动力的三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