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新课标以来“,校本教研”呼唤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者关注校本,走向校本,促使“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下面结合目前校本教研的探索情况,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性、校本教研的价值与意义及校本教研的策略等作深入的探究。一、校本教研的概念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础的一项教学研究活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有四层基本含义:(1)研究教学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2)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实验区联合举办“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主要涉及了校本教研实践层面的多项内容:“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螺旋式提升策略”、“校本教研的队伍建设与研究成长”、“校本教研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作为适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常态下开展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由于存在“自上而下”、“由理论到理论”、“缺乏行为跟进”等缺陷,活动较难取得实效。本文从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更需要同伴互助;需要行政推动,更需要制度规范;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行动研究三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实现校本教研活动重心下移,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市“八区联动”校本教研专题调研过去三年以后,今年由《现代教学》杂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黄浦区教育学院四家合作,再一次就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作了一次调研。结果表明校本教研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以往“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的“事务型教研”,正向以“教学改进”为重点,对教师发展富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型教研”回归。  相似文献   

5.
“校本教研”,其蕴涵的基本理念应为: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校本教研”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教学实际。根据以上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校本教研”不是“教研”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没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校本教研”是“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本质规定和形态体现——“校本”二字不是对“教研”的修饰和限制,而是强调和突出。当下的“教研”应该是“校本教研”;如果也有“非校本教研”的话,那往往存在于学校少数精英分子的研究生涯之中,因为他们常常有较多的甚至更多的校外视野、校外研究。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并不仅仅指向于校本课程,尽管校本课程是它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有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和成熟,实现经验型的教师向理论型的教师发展。逐步向专家型教师靠拢。学校探索了“理论引领——实践反思——理论提升——回归实践”的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校本教研常态化,科研化发展,建立健全枝本教研的管理制度、评价手段作保证。促进学校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几乎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07,(10):14-14
在《现代教学》2007年9月的杂志上刊登了一份上海市中小学教研活动现状的专题调研《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正在回归本意》。从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教师们认可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与教学实践研究有关,其中听课、评课教研活动颇受教师欢迎。这次的调研结果与2004年上海市“八区联动”校本教研的结果有些不谋而合。当时,参与调研的教师也普遍认为听课、评课是比较有效的受欢迎的教研方式。这两次调研的结果都表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流,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校本教研的热潮正在各地区和学校兴起,但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均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闭关自守”的校本教研、“好高骛远”的校本教研、“装点门面”的校本教研、骨干教师的校本教研、人本背反的校本教研等方面分析上述误区的表现、成因,探讨如何走出误区,可以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囿于有限的条件,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往往面临更多的困惑和困难。本文以一所整合中的农村中学为参照,抓住校本教研的“人本性”特点,分别聚焦教师、课堂和课题,探索了“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和“研究型教研”三种教研模式,试图回归校本教研“以人为本”、解决现实问题的本真面貌,为农村学校立足实际、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面上推广,点上深化”阶段,认真总结交流校本教研经验,切实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应该成为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期特别策划了一组“校本教研”文章。从理性认识到具体操作层面为读者提供参考。希望读者参加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交流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与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何联系和区别,《校本教研的理性定位与运行模式刍议》可以帮助我们厘定一些模糊认识,明确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校本教研过分强调区域性推进及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没有把握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这是对校本教研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其内涵是行动研究,校本教研应还“政”于校、还“研”于校,积极向个性化方向转换。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与研究者成长--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9月14日—16日,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实验区联合举办的“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在乌海市海勃湾区举行。来自部分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十几位专家和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涉及了校本教研实践层面的多项内容:“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螺旋式提升策略”、“校本教研的队伍建设与研究者成长”、“校本教研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文化建设”等。一、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5.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12,(22):74-75
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呼唤教研的重心下移,呼唤教研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也就是说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校本教研制度实现的,而学习型教研组又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一直以来,教研组存在着“教而不研”“教而少研”与教研群体建设不够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与教研群体的发展,制约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增强教研本位意识、回归教研本职,“聚集课堂”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并成为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有点像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当前关于“校本教研”话语系统中的某些“道理”“方法”在已往的实践中是能找到些蛛丝马迹的;说“陌生”,是因为看起来并不那么遥远的“校本教研”又总是与我们有那么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有些“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某种偏差,往往是因为偏离了“校本教研”的原点。之所以要有“校本教研”,首先是为了呼应…  相似文献   

19.
刘毅 《中国基础教育》2006,(1):20-22,11
“校本教研”为新形式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个有效的平台。“校本教研”就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通过学校内教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发展。本文从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四个层面、校本教研的七个模式和校本教研得以实施的四个保障三方面论述了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在一个学年里是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的,并阐明了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平台”一词被广泛运用,何谓“平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有三:①晒台;②平房;③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那么,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呢?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可这样理解:为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学校根据实际创建的一系列新的工作模式与工作内容。校本教研中的“平台”包括这些方面:教学教研活动、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