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传义 《生物学教学》2000,25(10):11-12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积极发展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 ,使学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为了这一目标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意识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它包括两部分 ,即“想”和“干”。想前人所未想 ,即创造性想象 ;干前人所未干 ,即实施创造。这意味着失败在所难免。我在教学中 ,常讲一些科学家为探求科学新理论而百折不挠 ,历尽千辛万苦的故事来启迪学生。例如 ,巴甫洛夫设计在狗体上进行的具有神经支配的巴氏小胃 ,在制…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既应传授知识,也应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而激发和培育学生创造思维则更为重要。本文剖析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提出了在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应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入手,强化“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善于质疑,更要注重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多重训练。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提出要树全新的创造观,低年级大学生也必须给予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活动。就学生而言,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体说来,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局部理解——整体理解——批判理解——接收信息——研究创造。  相似文献   

8.
创造精神是创造的灵魂,是创造发明的内动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文章分析了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学生创造精神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新世纪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要从小培养,从创造教育抓起。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创造素质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创造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搞什么重大发明创造,重在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一、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想象力丰富,不易受旧事物和旧观念的束缚,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去发掘美、创造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熏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力,提高其创造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的理性思维形式。是以学生的好奇心作为前提,在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上有创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学习,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方式逐步从逻辑思维向非逻辑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迁移和扩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是基础,是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应注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掌握思维收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运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树立强烈的创造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注重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