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对华战争已经过去59年了,但是战后的日本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届首相,没有一届国会,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本质是历史观的错误。战后日本不能正确地反省历史,并通过错误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战争意识,具有导致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的危险。在历史教育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因里希·伯尔的《无主之家》从战后德国儿童和妇女视角,描写了孩子们破碎的家庭记忆,在父亲形象的缺失、母亲形象的背离中揭示了战后儿童的心理创伤.战争寡妇的精神窘境和无奈选择让主人公感到切肤之痛.小说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它所带来的心理的创伤的难以愈合,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战争,更要直面历史.  相似文献   

4.
大冈升平在二战期间亲身经历了战争。战后,他根据自身的战争体验,创作了一系列的战争文学作品。他主要从微观的视角、受害者的视角和庶民的视角描写战争,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而没有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追究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战争在吞噬人类生命的同时,也在刺激着人口的不断增殖。出于对兵源和劳力的需求,以及人类对战争的反动,战后人口增殖成为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记忆中,基于事实的历史被转化为回忆中的历史,记忆因此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文学是再现历史的媒介,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及战后的伤痕。分别从战俘、日裔二世及战争孤儿三个视角叙写战争记忆,呈现作家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追求。但其反战主要表现为对战争创伤的厌恶,仍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我们应从国际人道主义的视角反思战争责任,构建真实的战争记忆。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民主化对于从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日本来说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9.
戴雨浓 《考试周刊》2009,(28):38-39
战后日本战争文学一直在矛盾中挣扎,既对法西斯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加以揭露批判,在创作中表达反战思想,又对历史暧昧地进行淡化模糊处理,转移侵略罪责。本文对战后二战文学的这一矛盾心理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巫术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人类学、宗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契丹与中原政权的战争为中心,分析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对了解契丹历史大有裨益。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表现为:战前为进行战争提供合法性,战时诅敌求胜、鼓舞士气,战后进行祈福消灾。澶渊之盟后,契丹巫术逐渐走向分化和消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举办了战时运输兵险和陆地兵险。战时兵险的举办,对沿海厂矿企业的内迁及内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它办法简易,条款明晰,费率合理等,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扩大了中国保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直系在这次战前的电报战中把握了主动权,进而影响了战局。双方战前的这种舆论宣传实际上是为战后胜利者“合法性”的地位作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二战期间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 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抗战不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关键 ,而且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减轻英美在远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史里芬计划是建立在对战争发展的错误估计之上的.史里芬指导战争的理念,是想依靠以贵族为中心的精英集团来赢得一场现代化的总体战争,观念落后于现实.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进行了重组,以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取得了显著成功,对战争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德国最终还是失败了.隐藏在这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德国缺乏必要的物质手段来完成它过分野心勃勃的战争目标.  相似文献   

16.
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特殊的思考。在短短百年历程中,西方出产了大量战争题材的电影,历史上几乎每次重要战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从电影《战马》的解读入手,透析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反战情绪,并通过战争电影的演变和它们出现的意义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影片中的和平主题。  相似文献   

17.
18.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是当代小说的重要类别之一。50-60年代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强调对英雄人物正面形象的塑造,常常以革命浪漫主义加避对战争苦难的描写,以英雄主义,大无畏的气慨来淡化作为个体的人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新时期文学业工始后,这样的创作倾向有所改变,90年代,以邓一光为代表的作家注重描写英雄的普通性和普通人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经历苦难的人们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前苏联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作为重要参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前后,察北匪患严重.在中共中央和华北军区的领导下,察北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剿匪斗争,最终根除了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Finnish childre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looking at children from two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First,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ound 70,000 children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Sweden and Denmark; so‐called “war children”. Second, it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Finns born between 1927 and 1938 who stayed in Finland during the war years.

The majority of “war children” lived in private homes and many of them forgot their Finnish roots; around 15,000 emigrated permanently. Many of these transferred children do not feel at home in either country. Their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inn’s, but their health is better owing to good medical care and nutrition during the war. The Finns who spent their childhood in Finland during the war suffered from hunger. Those in the countryside had better lives than those in cities or evacuees from the war zone. The children’s nightmares faded away with time and only a minority still see tanks and bombings in their dream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innish children lived well and avoided seeing the horrors of war. However, they had to work and assist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more than did English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