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轶 《精武》2012,(29):27-28,30
本文就技战术运用及与之相关的选材、训练安排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提高中国男双技战术水平的途径。以期有利于缩小中国男双同世界顶级男双的差距,在重大的赛事中有更好的表现,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男双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秀羽毛球男双比赛各项技战术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男双竞技特征.认为:直接得分是男双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杀球+封网”是男双的主要得分技术.因此限制对方进攻和为自身创造进攻的机会比进攻本身更重要;而限制和创造进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半场;所以现代男双的争夺焦点已明显转向前半场,发接发阶段创造进攻的能力、发接发优势率已成为男双中影响胜负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羽毛球拍的变化对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单打运动员卡罗琳娜·马林(以下简称马林)自2015年以来参加的世界重大比赛中共10场比赛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林前场抢网的意识强,主动性进攻较多,杀球凶猛,"男性化"打法趋于成熟,综合实力强劲.  相似文献   

5.
以2010年、2011年全英公开赛进入前八的20场比赛录像作为观察样本,通过数据统计,探讨了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研究证明:优秀男单比赛拍数区间主要集中在“1—14”拍,比赛中多以网前技术(例如:“搓”“放”等)创造中后场进攻机会,而主要的得分手段集中在中后场杀球和前场封网。  相似文献   

6.
蔡健 《福建体育科技》2013,(1):24-25,3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中国的林丹与马来西亚李宗伟的决赛视频为基础,对比赛过程中的发接发、主动网前、后场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对发接发、主动网前的处理体现出两位选手都有着很强的网前抢网意识,目的是让对方起球,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进攻机会,而重杀就成了后场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建议:在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其战术意图,让其多看高水平赛事,明确训练方向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羽坛男单四大天王的逐渐隐去,新一代各国男单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明显可以发现我国羽球男单已经不再是不可撼动的地位了,一家独大已经成为历史,世界羽坛男子单打已是百家争鸣。本文基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研究中心最新研发的羽毛球技战术分析系统,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2018年南京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四强选手中2名中国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的击球得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出石宇奇、谌龙各自的打法特点及战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固 《精武》2014,(4):137-138
在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我国头号种子李雪芮爆冷输给了泰国小将拉差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李雪芮和拉差诺场上的发球与接发球、得失分,各项技术的全场使用频率等技战术进行初步的统计,以求进一步分析双方的胜负原因。研究发现,比赛中双方的回合都较多,整个比赛一直处于多拍的突击与反突击阶段。拉差诺的网前更加积极,尤为擅长进攻突击,敢于果断下手。而李雪芮则一直想用拉开压制对方后场进行突击的战术来打乱比赛节奏。但是李雪芮在前场失误较多,一直没有取得比赛的主动。  相似文献   

9.
欧阳志萍 《精武》2012,(31):83-84
羽毛球女双项目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从1996年中国羽毛球突破奥运零金牌以来,女双一直是羽毛球项目夺金的主力。本文通过对21分赛制和15分赛制下女双技战术变化,分析21分赛制下女双发展总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1分赛制20场和15分赛制10场优秀女双比赛统计数据进行量化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21分赛制下女双更加注重发接发抢攻战术。(2)21分赛制下中场和前场技术使用增加,后场技术使用减小。(3)21分赛制女双比赛整体进攻趋势加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陈雨菲近期4场国际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和技战术分析.结果表明:1.陈雨菲拉吊能力强,技术全面,网前手法细腻;2.偏向防守型的风格导致的中场防守失误也比较多;3.后场被动球路的处理单一缺少线路变化;4.扑球和杀球得分率是远远高于失分率,前场的推球、中场的挡网和后场被动抽球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和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对主要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以期为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体质的概念和评价标准,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试图阐明学生体质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原因,为提高我国学生体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连续多年实施的青少年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基础上,以XX中学为例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很大。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体育教师安排上课内容及运动量方面很好地关注到全体同学,本研究提出为期16周的课堂分组教学,以试验的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成绩在实验前后都有显著性差异,从进步的幅度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体育成绩较对照组进步更显著(p=0.000),这说明实验组采用的分组训练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值得肯定的新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体质特点与体育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体质特点,指出发展少儿身体素质与开展体育锻炼的关系,提出少儿体育锻炼,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素质过程中适宜的锻炼项目和应注意的若干事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自身对武术课的态度入手,探究中小学武术课程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学生体质存在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下降等问题,探寻一种适合在学校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良好的运动健身方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标。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六中学初二年级125名学生,按自然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63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定向运动健身指导,并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前后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实施后学生心肺功能(台阶指数和肺活量)、有氧耐力(1 000 m/800 m)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左右横跨和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他内蒙古素质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为定向运动以健身方案的形式引入中学校园,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量表,对北京市23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青少年三个重要发展年龄阶段,其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概念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龄与性别差异;2)小学高年级阶段是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学业自我概念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到中学阶段趋于平稳;3)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其差异显著性存在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中学生体质发育水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以西安市第五中学学生(158人,男70人.女88人)为研究对象.1991—1994年连续3年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13项指标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高于全国城市同龄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城市同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高于全国城市同龄学生.学生体质发育水平不断增强,说明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蔡皓 《体育科研》2009,30(5):86-89
采用1985—2005年间3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资料,对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20年来上海学生肺活量总体上出现下降。(2)20年来上海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较大。(3)20年来除女生7—10岁年龄组以外,其余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耐力素质总体上出现下降;(4)上海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平衡,与营养过剩、肥胖学生比例增加以及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有关。(5)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没有很好落实、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体育课和体锻课中运动量负荷不足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自立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也是完善人格过程中,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巴南区马王坪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现在家庭的孩子,往往忽略了孩子自立特性的培养。因此,本文想从体育锻炼等方面,以此为媒介,希望孩子能够树立自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