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闻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超 《新闻前哨》2003,(12):31-32
新闻不讲诚信,媒体的公信力就降低了。社会缺少诚信,社会的成本就增加了。怎样在愈演愈烈的传媒大战中保持新闻诚信,提高新闻媒体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时下,诚信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有的媒体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专栏、专题,大张旗鼓地宣传诚信,这对建设一个诚信社会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大声呐喊诚信的同时,个别媒体自己却作出一些不诚信的事情:假新闻屡禁不止,虚假广告时时见诸报端,发行量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不免让人感到尴尬。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境外媒体的“山雨欲来”之势,走向市场的媒体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必须在诚信上下功夫,只有取信于民,得到受众的认  相似文献   

3.
营造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鲜明地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尽管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基本特征,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正因为营造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新闻人的高度关注,并积极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鄢海鹏 《大观周刊》2012,(24):74-75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诚信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很大关注与重视。作为社会经济推动力量的会计,诚信则更备受关注。正如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所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是作为会计的最基本要求,是会计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新闻诚信是一切诚信的根基,没有诚信的新闻,大众在依赖公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大家对新闻造假现象一直深恶痛绝。作为最能真实地反映现场真实情况的新闻摄影,长久以来大家十分信赖其真实性,然而在新闻摄影中却一直有造假之风,甚至在摄影界一直存在着新闻摄影的“摆拍和抓拍”之争,所以,新闻摄影造假有一定的拥趸,甚至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新闻嗅鼻”。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7.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8.
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的信条是“一张报纸的良心和灵魂在于它的道德感、它的勇气、它的诚实、它的博爱、它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它的独立、它对公众福利事业的投入、它服务社会的热诚,这一切超越了知识、新闻、智慧的范畴”。这是他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描述。然而,不管是在西方新闻自由论调中,还是在中国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框架内。假新闻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泛滥之势。假新闻不断冲击着社会诚信,不断挑战着民众的忍耐力,同时不断挑战着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底线。民众对真新闻的期盼和对假新闻的斥责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9.
得知通讯<"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我激动得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欣慰.荣幸是因为我得到了采写<"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的机遇,欣慰是因为我没有辜负报社领导对我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意识与新闻资源的合理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泉 《新闻记者》2003,(10):26-27
讲入市场化时代的新闻媒介竞争,早成鏖战之状,在必要的纪律规范、现代化社会认知欠缺的情况下,新闻资源的恶性开发,就成了必然的社会性成本。就其大端而言,则有: 1.恶性炒作,损害诚信。缺乏冷静姿态,为吸引注意力而献出新闻业最宝贵的财富——诚信,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例如MBA,先是被媒体吹捧上天,说是据专家估计,参照国外GDP水平和MBA教育规模之间关系推算,到2006年,我国MBA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在我国,伴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传媒的不少问题显露出来:低俗之风滋长蔓延;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嫌贫爱富,忽视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不讲道德,媒体出现诚信危机等。因而,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地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12.
抢救诚信     
关于诚信危机,中国已经谈了很多年,一直未见好转,反而有堕不见停之趋势,虽然说要将诚信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政府官员是因为讲诚信被提拔的,也没有一个公民是因为讲诚信获得巨额奖金的。中国社会在引导公民向善方面,不遗余力的施以说教,而这也加剧了以经济杠杆为标准的中国人的人格分裂。更多的中国人在现实的算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看,没有人读,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张报纸如何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那么,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培养新闻敏感,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4.
陈本荣 《新闻窗》2005,(6):45-46
长期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可能没有一个不遇上新闻纠纷的,报道中一个数据的误用、一句表述的错误、一个概念的歧义,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官司的根源,态度好的,寻到报社心平气和地讨说法,要更正;态度恶的,先找记者泼上半天,再上法院争个输赢……,这几乎是每一个记者都不愿遇上但又难以避免的恶梦。  相似文献   

15.
马少华 《新闻界》2003,(5):17-18
一新闻报道中混杂评论的现象,对于我国新闻界是一个老问题了,这是我们与国际新闻界基本规范的一个明显的距离。在观念上一直没有清理,在规范上也就一直没有明确起来。其本质则涉及我国新闻媒体自我定位的问题。其中还有新闻伦理问题。在本文中,我就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比如,在一些重大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往往有“(领导)高度重视”这种话———或者是县委县政府,或者是市委市政府,或者是省委省政府。这句话首先是空话套话;第二是官话;其三是好像要给人免除责任的话;其四是属于评论的话。或者说,他是以评论冒充新闻。空话、套话、官话,官场还不…  相似文献   

16.
兀立 《新闻三昧》2006,(12):53-53
常读新民晚报,常被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吸引住。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除登了不少揭露性、批评性的社会新闻外,也登了不少正面歌颂性、表扬性的社会新闻,同样感人,很受益。比如11月1日该报社会新闻版刊登了一则题为“老伯,53年前是您救了我”的新闻,就十分感人。常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要表扬、表彰,没错,这应大力弘扬,但一个被救人,53年来一直在找寻一个当年救他出水面的恩人,同样感人,也应受到表扬。当年她被救时,是个才10岁的女孩,估计当时正处于被救中,加上年纪小,又惊又怕,也不知谁救了她,也没有能去感谢那位救命恩人,但事后中学毕业…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人认为,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有人把社会新闻定义为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新闻等等。据我个人理解,“社会新闻”这个概念应该是相对于一般工作性新闻而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非工作性”。  相似文献   

18.
杨妍 《今传媒》2013,(11):123-123,129
新闻传播最基本的社会价值是保障公众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需要诚信风气的支撑和助推。本论文主要探讨新闻传播是为何能肩负起构建社会诚信的重任,着重点落在如何塑造社会诚信,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可供选择的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11):29-30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漂亮的词句犹如一堆铜钱,文章的主题就是穿钱的线。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钱,显得杂乱无章。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没有主题就会不知所云,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贾红雨 《新闻采编》2010,(3):11-11,16
经济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虽然都是新闻,但是它没有社会新闻好读。这是经济新闻受众面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运用创新的手法,改变经济新闻"数字枯燥"、"行文专业"等弊端,经济新闻就可写得活泛起来,给读者以亲近感,从而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