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提升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应充分发挥显性课程的授业解惑作用,丰富体育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体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引导体育大学生自我体验,完善体育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作用,全方位影响体育大学生,提升体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孙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47-149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支柱,但现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N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角度,探讨综合性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以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谈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应从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帮助工科大学生增强丰富的人文底蕴,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外显为能力与气质。素质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提高素质也应从多方面入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突出,在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人全面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人文教育的薄弱。因此,要塑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实践,论述了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应从教师队伍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帮助工科大学生增强丰富的人文底蕴,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部门,因此,我们努力探索和构建好学校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体系,这对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机制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8.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素质指的是整体素质,即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实现全方位塑造人的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高等教育伊始是以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为主的。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和令人眼光缭乱的科技产品大量涌现,“重理轻文”的思潮开始形成,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步挤占和替代…  相似文献   

9.
10.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21世纪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必备,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让人担忧。如何在新时期下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成了必须探讨的问题。文章结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目前人文素质现状,提出了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其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是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其培养教育是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了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机制,阐述了本科生培养教育内容与科研素养的逻辑关系,提出了优化课程结构、丰富与拓展教学内容的方法,详述了深化开展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措施,阐明了营造科研素养培养教育环境的意义及方法,论述了全面实施科研素养培养教育及加强过程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行检验的有效方法。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以考促学,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读书学习的好传统。科学的考试对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为此,我们需要逐渐弱化考试的选拔功能,注重对过程的考察,并努力推进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杨雯 《高教论坛》2005,(4):122-124
本文从注重教师的素质、让学生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以及搞好学校的定位和注重教育国际化问题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Efforts aim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dimension 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a offered in the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been stepped up in recent years, both within the countries of the current European Union and within the wider range of European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Council of Europe and subscribing to its Cultural Convention. The immediate importance of these efforts is seen to lie in the desirability of offering an education to young people that helps them make the most of their opportunities not only within their own national borders but also in the wider European Community to which they now belong and in which they have new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More generally, these efforts are also seen to be important in consolidating a Europe in which past animosities can finally be abandoned and replaced by a firm pan‐European attachment to ideals of freedom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European nations, dedicated to the defence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freedom and tolerance. But, how successful have these efforts been? What ar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hat a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How far is it proving possible to develop the European dimens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 How successful is the European dimension, or might it be, in achieving its intended objectives? These questions, all of which are more puzzling than they might at first appear to be, are touched o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central role of teachers in any education system, teacher education is frequently the weakest of the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examining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of the goal aspects of teacher education. Examples from the Federal Republic identify some of the constraints affecting goal achievement; these include legalistic, traditionalist and socio‐economic constraints. The more open the society, the more visible are these difficulties.

The article then examines in depth five separate goal aspects of teacher training: the economic (income), social (status), formal‐legal (position), professional (everyday activity) and socio‐educational (system); these factors interrelate one to the other.

Some desider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re identified. These include a view of the teacher as reformer, recognition of the realities of teacher employment, and also a realisation that the ‘school of tomorrow’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school of today’.  相似文献   


16.
受教育机会平等:不同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凤岐 《教育学报》2006,2(5):71-75
解决受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有两种典型的方案第一,为每个人提供与其能力水平和倾向性相适应的教育;第二,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是教育平等的基本要求;而在没有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平等的时候,在选拔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时候,应该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人口素质,尤其是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关键,从介绍天津人口文化科学素质概况入手,分析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差异性,进而提出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形式,教育发展水平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2008,29(2):75-80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学生"目标设置"(即"我要做")与"自我效能感"(即"我能做")的水平,并探讨这两种变量对大学生"冰山模型素质能力"(即"应知能力、应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以"冰山模型素质能力"调查表对A大学226名有效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目标设置"与"自我效能感"都较低,并和"冰山模型素质能力"存在正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评教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许多高校正在建立并开始运行校内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评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大学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从多种主题的评教和多种角度的评教,以及评教结果的多种利用等方面,阐述国外一些高校评教的做法,力求在认识上有所启发,在工作上有所指导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