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软件”建设主要是指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 ,德育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办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改革只有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前提下 ,才能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离开了质量的提高 ,学校发展将失去根本 ,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在一定的“硬件”建设基础上 ,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建设的成败。所以 ,在促进“硬件”建设的同时 ,要抓好“软件”建设 ,使两者互相促进。山东科技大学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软件”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推行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所谓一系列的经济关系,主要指学校与国家、学校与用人单位、学校与教职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下面拟从高等学校后勤管理角度,谈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应着重解决的经济关系问题。一国家要用立法形式把教育投资比重固定下来,以确保教育发展谁都知道办教育没钱不行,发展教育没钱也不行,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改革,也必须有赖于一系列经济关系的改革作基础。因此高等学校体制改革过程中,学校各个部门强烈要求财务“松绑”,要“松”那些“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制度的“绑”;“松”“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的“绑”;要实行“简政放权”。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后勤改革工作中,如果财务不“松绑”,我毫不夸大地说,改革是很难顺利进行的;如果财务能实行“松绑”,就能促进学校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极大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和学校经济效益。这是学校财务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23日苏联《教师报》刊登了“苏联普通中等教育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三个部分——现代学校问题;学校教育体系的改革;学校改革的决定性条件。 “现代学校问题”又分成三小节——发展的学校在继续发展中;学校的民主化;学校的人道主义化。  相似文献   

4.
落实“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教委将举办有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中、小学校长参加的教育思想研讨会,开设校长论坛和中青年教师教育论坛,推出本区的“名校长”和“名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优秀师资,全面推广21世纪课程改革,保障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积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本年内,全区各中学和小学中心校以上的学校,都要装备计算机房,全区要建起20个以上达标校园网,推进“校校通”工程,促进我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继续“夯实普教基础,突出职成特色”,提高职成教育的整体水平,发挥大  相似文献   

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8):I0005-I0006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比邻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1998年,学校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灵活的办学机制、科学的学校管理、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办学条件,保持了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十多年来,学校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了“以人为本、智能管理、和喈发展、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和而不同、共融共生”的教育格局,实施关爱教育,用爱唤醒教育人性;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我校在积极争创示范校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在坚持“改革领先,实践现代教育”的学校发展规划中,我们郑重地写下了“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以“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为目标,坚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特长”,充分地发展所有学  相似文献   

7.
“双减”聚焦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和要求,努力适应国际人才竞争、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双减”是一项系统改革,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政府等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相关主体和要素的价值需求、利益关联等。“双减”改革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的教育短视焦虑、教师的减负提质实效、学校的教育服务供给、社会的教育改革期望、政府的监管推进机制等客观存在实践困点,彰显出“双减”的艰巨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深化“双减”改革应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双减”内动力;深化系统改革,营造“双减”大环境;强化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协同合力;健全配套机制,保障学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双减”改革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在“双减”改革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双减”改革亟须改变当前家庭教育学校化、甚至成为学校教育附庸的局面,迫切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和重构。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郭平 《四川教育》2022,(Z1):6-8
<正>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学区治理体系,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划分学区范围,统筹学区资源,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学区制作为我国教育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推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人事制度改革是学校管理改革的核心。其必然性体现在:市场化配置是学校人事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与优胜劣汰是确保效率的前提;市场化配置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竞争与优胜劣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跳出几个误区:教师职业“终身制”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竞争必然损害“人和”;学校不是企业,可以不讲效率和效益。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四川教育》2020,(14):11-13
高品质学校建设,需要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上做“全身运动”,综合改革强效益;需要不同类型学校“对号入座”,精准定位谋发展;需要各校“分层发展”,增强办学效能感;需要“人为中心”,注重内涵抓关键;需要“思维转型”,以科研增强能量。在对高品质学校进行建设思辨的基础上,各地各校只有着力于高品质学校建设,才能达成教育提质升位之效,进而迈向四川教育的“鼎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村教育尽管在税费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教师问题、县乡管理体制问题、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应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动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改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县域农村教育持续协调发展;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持续有效的制度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扶贫措施,逐步解决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农村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校进行的“和谐教育”改革实验,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为骨架,以“五个基本观念”为基础构成的整体改革。三大基本要素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在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和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五个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的问题.坚持“常规立校”,在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规范教学管理;实施“科研兴校”,在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学特色;倡导“名师强校”,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人”结构与“人-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校在“九五”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始终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当作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自1978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以电化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基地校”。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以教改实验立校的年轻学校。从学校诞生起我们就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努力遵循科学规律办学校,发展学校,并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先后进行了“学校特色建设模式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初中综合改革实验研究”等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德育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都自觉地与科研结合。通过走“科研兴校”之路,提高了学校品位,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19.
《青海教育》2009,(4):55-55
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特色”成为一个关键词语,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思想品德课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成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在学校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有效维护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坚持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现了“两课”教育的时代性;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保证了“两课”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方向性;坚持把“两课”置于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保证了“两课”实施和改革发展的稳定性;坚持以学科为依托进行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强化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