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美 《成才之路》2011,(17):11-1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是今天教育话题的流行语。我认为这一切的关键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张扬,使孩子有一个好心情,这样就不愁教育不好孩子,以下是我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过失行为比较普遍,又较难得到纠正,这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痛的问题。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呢? (一)孩子有了过失行为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既不批评教育,也不查明原因,认为这是爱护孩子的行为,是解放思想、不束缚孩子手脚的表现。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溺爱、迁就,是会把孩子惯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就将别人的玩具长期拿回家里玩,自认为这是孩子好奇、贪玩。是小事一桩。后  相似文献   

3.
孩子都会有任性的时候,尤其10岁左右正是发展个人独立意识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会有更多自己的主张,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当然,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必须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自我约束,学会克制自己,让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对于一个孩子日后适应社会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孩子固执己见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一本书,是我们成人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读好孩子这本书,读懂孩子这本书。只有读懂了孩子这本书,我们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呢?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谁的     
孩子是谁的?是父母的?是国家的?当然都不错。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没有实现,就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自己想当音乐家没有当成,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分和兴趣,就硬逼着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同事、邻居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就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足与人家的孩子比,弄得孩子抬不起头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不问是否合适,不管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就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鲁作之 《成才之路》2010,(2):I0007-I0007
近来读一篇哪国孩子最好教的文章,叙说来中国支教的南非教师尼尔,以一道智力测验题戏说,中国孩子最好教,而美国孩子最不好教,这是尼尔的亲身感受,并不是凭空杜撰。但一名教师是执著追求教出这“最不好教”的孩子,还是这“最好教”的孩子呢?这对中国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幼教事业是爱的事业,真诚地爱孩子,并让孩子学会爱,这是幼教工作者应追求的教育目标。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真诚地爱孩子,为他们营造爱的氛围,这是培养他们爱心的基础。其次,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老师为抚养培育他们所付出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能让每个孩子自信过一生,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是不言而喻的。《让孩子自信过一生》这本书就是帮助老师和父母培养出自信、健全的孩子。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成人有成人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思想。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9.
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同性结伴相处,一起玩耍,一起出行,一起做作业,往往格外放心,而且以为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证据。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与同性伙伴感情笃厚、过从甚密是正常的,这样就阻止了孩子过早地交异性朋友,有助于防止孩子恋爱。特别是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天大的好事,绝无非议的道理。即使孩子发展到与同性伙伴同吃同睡,有些亲昵举止父母也绝不在意,认为那是绝对安全的。父母的头脑中一般都有一根防范恋爱的弦,而且这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特别是对女孩子更是如此),随时准备把孩子的恋爱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孩子恋爱这根弦绷紧可以理解,然而,以为只要孩子与同性结伴玩耍,就安全可靠了,这是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因为发生在同性之间的恋爱——同性恋一样会影响年幼无知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丁莉 《四川教育》2012,(9):29-29
怎么激发孩子的活力,让班级幸福地动起来呢? 首先,要让孩子动起来 何处是起点?何处是终点?起点也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通过各种活动各种形式让孩子动起来,这是起点,以此激发孩子内驱力,这又是终点。  相似文献   

11.
李平 《考试周刊》2011,(41):218-218
许多家长对待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严厉批评或体罚,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的上进心,在打击孩子。孩子的转化和进步需要家长们的爱。  相似文献   

12.
教孩子调适心理父母应尽量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很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这一点上,父母以身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家长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流露出的任何一点焦虑、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并使其仿效。给孩子决策机会快乐性格养成与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提供机会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但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让孩子言听计从,这是破坏孩子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二是对孩子言听计从,这会使孩子迷失辨别善恶好坏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一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表露出愿意和同龄孩子接触的要求,这是产生集体主义这一复杂道德品质的源头。如果成人忽视或不了解这一心理特点,那么,就不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与同伴相互接触的机会,不会协调孩子间的关系,更不会鼓励与支持孩子对小同伴所表现出来的关心,而是用“这是宝宝的球”,“这是宝宝的糖”等话语来强化孩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16.
父母钟爱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爱,爱是父母和孩子身心的需要。怎样去爱孩子,给孩子以怎样的爱,才是爱在点子上?这是很多年轻父母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又是难以在有限的篇幅里讲清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具体事情,  相似文献   

17.
请尊重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成人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当然,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对等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孩子的现象是较普遍存在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何树立这方面正确的教育观?请读以下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杨玲 《时代教育》2012,(14):162
孩子是否具有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活是否开心,更关系到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  相似文献   

19.
孩子     
我是那种因孩子可爱而爱他的人。不是因孩子是我的而爱他的人。我不会幻想孩子是我的,因为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孩子。我有过一个孩子,这只是很短暂的感觉。我必须站到很远的地方去看他,这就是他的距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说得多好。  相似文献   

20.
慎用斥责     
分析:这是许多家庭常出现的场景。斥责是家长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负面强化方法。有些家长在斥责孩子时经常使用训斥、讥讽甚至威胁的语言,并伴有冷漠的、严厉的语气和盛气凌人的架式。殊不知,这种斥责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在家长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家长的话去做,否则,就给予斥责。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