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拥有良好德行的人更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德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因而高中教育期间,也需要积极优化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思考在高中德育工作实施“德育导师制”模式的必要性,最后对高中教师如何落实“德育导师制”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陈强 《学周刊C版》2023,(11):118-120
以德立身,泽己及人;以德施教,利在千秋。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而“德育导师制”思维在高中德育工作模式的优化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对高中德育工作的落实有极高促进意义。因而,文章基于“德育导师制”背景,论述探索高中德育实践策略与工作模式,以期使学校和教师正视“德育导师制”优点,用好“德育导师制”,切实完善高中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大创新,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德育导师制将智育与德育有效分离,使德育工作走向专业化并拓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载体,体现了其深刻的内涵。作为新兴的制度,德育导师制应避免科任教师的心理失衡、过度强调自身的专业程度和混淆个体和集体的相互关系。在实践的策略选择上,必须注重制度落实,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注重思想转变,适应新的需求;必须注重资源投入,以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为突破点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科学且可行的教学策略。然而我国一些高中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德育教学效果不好等。基于目前高中德育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分层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又针对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实施分层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师应在对学生开展专业训练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全程覆盖并不断优化提升,实现"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在分析导师制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及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导师素养和思政能力、建立有效考评机制、促进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过程有效融合等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计算机网络成为学习、工作、生活的必要工具,但其负面作用对学校教育形成强烈的冲击。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网络技术下的德育导师制,做到网络技术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整合,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8.
"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导师制"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实行导师制的意义所在和可行性,并在剖析了当下高中学校在开展导师制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转变思想、把握内涵,明确内容、丰富功能,强化培训、打造团队,完善机制、提高实效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实施导师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输体育学科的知识、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学校体育的不断改革对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将“德育”与“体育”进行有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体育知识或设计运动练习的过程中渗透优秀的德育思想,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并形成积极、深刻的体育情感,让高中阶段学生逐渐喜欢上体育课,并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的建立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师生比例失调、有效的导师资源稀缺、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等诸多困境。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韩国伟 《考试周刊》2010,(10):149-149
单亲家庭子女中的“问题少年”数目逐年攀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德育导师制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从“四心”入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张家胜 《中国德育》2006,1(9):54-55
2004年10月,为了应对当时学校合并、迁址后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也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我校党委经过慎重研讨,开始在学校推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度”(简称“德育导师制”),至今已实施了近两个学年。  相似文献   

15.
黄超 《文教资料》2006,(28):94-95
德育关系到一个人成长、成才,关系到教育的成败。然而社会环境和道德标准的变化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就新时期德育的重点和实施策略做出了比较深刻的探讨与总结,具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本科生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对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合格导师资源缺乏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科学整合人力资源、制定考核管理制度及施行相应的激励措施,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提供有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中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身心发展方向,全面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素养、生活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文章借助解析高中德育教学期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合理化地提出一些建设性德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罗丹 《继续教育》2014,(8):63-64
为了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创新教师培养体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中小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引导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文章将以河南师范大学"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为例以期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德育导师制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德育导师制富含时代性和创新性、生命性和情感性、过程性和发展性、层次性和多样性、自觉性和辐射性、整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正逐步成为当下许多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德育的视角来审视,其具有培养集体意识与自律力、民主意识与合作力、责任意识与意志力、奉献意识与担当力、爱国意识和自强力等多重价值。为增强实效,德育工作者开展研学旅行时需整体考量、多元保障,要加强过程指导、"研联跟进",并及时进行总结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