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文章对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的两条基本路径,提出保障品德课公民教育有效性的三个策略,即着力公民教育要求的目标化、凸显公民教育课堂思考的深刻化、关注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隐性化。 相似文献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本文从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出发,明确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的两个基本路径,坚持公民教育要求的目标化、凸显公民教育课堂思考的深刻化、关注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隐性化三个策略,以期增强小学品德课程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法制教育是基于受教育者成长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对法制教育内容进行遴选,注重基本的道德观念、浅显易懂的知识结构、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规范的教育。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优化、整合小学品德课程与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目的是在小学生中传播公民知识、弘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生命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向阳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11,(19)
品德课程是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作为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课程的实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应教育发 相似文献
7.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9)
如今,人们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小学品德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这就体现了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但是,从小学品德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品德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品德课程实施:追问、反思与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实施是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一个课程体系能否产生所期望的效果,需要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检验。只有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经验与教训的不断总结、提升和超越,才能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进而实现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主体性品德课程实施的绩效追问与实践反思,提出几点应时措施,以期对品德课程建设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不是自动生成的,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发地发展公民意识;在实践中体验公民生活,让学生的公民意识外显。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课程的管理和提高品德科教学实效,是当前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品德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校品德课程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课程的管理和提高品德科教学实效,是当前摆在学校领导和每位品德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我校品德课程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帮助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和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新课程理念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又生成了不少疑问。尤其是对课程核心理念“回归生活”怎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对回归谁的生活、怎么回归生活等仍存在不少困惑。笔者以为,应对回归生活的综合课程,生活化教学是品德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把小学品德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知与行的和谐统一,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主要采用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活动生活化、作业布置生活化的方法,使小学生们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探讨交流,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索求和对品德教育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较好地提高品德教育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最终达到智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地方实际,努力开发绘本课程、地方课程、特色课程等拓展型课程。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对此,有些小学品德课程教师走进了种种误区,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只有在认同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师生才能在品德课程的课堂里“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课教师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心智能力的成长特点,按照品德课程关于"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这一要求,不断研究探索品德教育的新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故事讲解法、讨论交流法、社会调查法、角色表演法和情境设计法来相互补充、配合,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有效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加强生命教育的好工具,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材内容要求,并以强烈的生命意识、神圣的职业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努力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要综合运用体验、活动以及评价等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生命教育实效,让学生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生命价值引领,达成课程的生命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5)
现如今,小学品德课堂的教育呈现出了多元化,在不断改革的教育制度下,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也变得较为盛行,对于儿童品德课堂教育对于现如今对儿童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品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这对于儿童在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发展小学品德课堂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教育体系推出活动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