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走上文学之路那天开始,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婚姻、爱情这些与女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探讨女性问题的各种形态。她从现实的女性境况出发,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关注着女性的出路问题、命运问题,并探寻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实质内涵。其早期婚恋小说可以说是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若曦的婚恋小说深刻揭露了男权世界造就对女性的偏见、压迫以及不公的事实,她洞悉这种状况,但并没有因此而矫枉过正,没有将纷繁复杂的男性形象简单化、符号化,而是以理性之笔、忠实之笔记录生活中真实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社会性别制度,确立于夏商周三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父系权力与财富的传承制度和父权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家庭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性别隔离制度。中国古代明妇顺、倡妇德、讲贞节的传统妇德,初步形成于先秦,发展完善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相对松弛,宋明清时期得到强化并畸变。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运用引进的社会性别范畴分析探讨上述两个问题,对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历史状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来移民(主要指来自国内各地的务工人员)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上海百年来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史。作为上海作家,从创作初期开始,王安忆就一直关注着身边的这一特殊群体。自80年代的《鸩雀一战》、《好婆和李同志》到2000年的《富萍),王安忆的移民书写逐步体现出一种对上海由“认同”到“背离”的写作姿态。文章拟对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妹阿姨、李同志和富萍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移民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梳理王安忆这种书写姿态的转变,以探寻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移民形象,尤其是女移民。如《桑青与桃红》中无家可归、全世界飘零以至于精神分裂的浪子桑青,《千山外,水长流》中到美国寻亲、寻根的中美混血儿莲儿。她笔下的移民形象前后有很大变化,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从中可以看出时代大环境的变迁、作家身份认同的变化。而作家身份认同的变化与作家在美国的时间长短及写作语言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海霞 《文教资料》2013,(3):23-23,34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贝瑞特两个新旧女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尹县长》小说集包含《尹县长》《晶晶的生日》《值夜》《查户口》《耿尔在北京》《任秀兰》六个短篇,特色鲜明,与陈若曦特殊的身份和观察视角有密切联系。她以"文革"的亲历者、旁观者以及反思者三种身份和视角进行创作,使作品充分具有真实性,广泛展现自由度,饱含民族忧患意识,对于"文革"文学的发展贡献颇大,它的地位和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外在举止和内在气质产生重要作用。明清时代,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女性美的另一传统,也就是注重品德修养,强调内在气质与外在举止相统一,从而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适逢其时的作家李渔也感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其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女性类型就具备典型的传统女性特质,因而本文从真、义、美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传统女性观在其小说女性形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1)女性,在历史中已沦为第二性。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曾说到“妇女被赋予了自己另外的世界——家庭。”(2)而家庭和妇女一样,实际上都是文化的产物而非自然的产物。挣扎于男性传统的樊篱下,女性在“男权文化构造中”出现了“自我的空洞化”。(3)“直到简·奥斯汀时代,以前小说中的所有出色女性,不仅是给另外一性来看,而且完全是从其与另外一性的关系来看的。”(4)下面我将以简·奥斯汀时代为界,分别对英国男、女两性作家创作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进行大致的回顾和分析。一、失去形状的女人历…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定位张爱玲的小说《传奇》的题材于生活政治范畴,意在拨开解放政治系统下主流批评模式的浓雾,立足学性,寻找其在小说历史的连续性中的新发现,张爱玲的创作从生活政治题材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共同性;在生活政治认同与女性自我认同的相得中,以参差对照美学观照笔下女性的自觉的,庸俗的,迷失的自我认同,其远离男性话语,面向生活政治领域,开创了与女权主义不同的道路,发展了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930年与1960年为界,将英美女性实验小说家划分为三代,并对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史与现状、表现与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证明20世纪英美现代实验小说与女权文学批判之间有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自然交集———女性实验小说传统。文章对这个独特的小说空间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它既是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也是对父权社会结构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陈染小说的女主人公一个个在孤独中寻索平衡于男性的精神家园,表现出“女性像头发般纷乱”的特质;她们沉迷于探究女性自身的心理奥秘和生理奥秘,真切地想为女性的生存打开另一扇门;她们执着的探索,具有先锋性、超越性和新女性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移民作家中,严歌苓是一位代表作家。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多以描写海外移民生存状态及心态为主,这些移民小说作品中所塑造的移民形象,对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有着很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就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年的关系,探讨了青年在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尝试性地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行为认同。以此来增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复兴寨是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社区,长期与周围不同民族共同生活,相互通婚,相互贸易。本来完全不同的族群由于地缘的原因在频繁的接触交往中相互影响,文化发生持续的涵化。文化的涵化使复兴寨人的地域认同感得到建立和加强;同时,国家边疆惠民政策的推行让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7.
儒、释、道、墨诸家精神在金庸小说中都有体现."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重点内容,它的"为国为民、匡扶正义、已诺必诚"的内涵仍有积极意义.儒家的"仁"、释家的"空"也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对解放区小说中欲望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以梳理,重点论述那些挣扎在革命认同叙事下的露出真实的欲望面影的小说作品,以探究丰富的人性蕴涵,总结历史的教训,寻找能留给后人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横跨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最为人所知的小说内容皆是关于美国人移民到欧洲大陆后,和欧洲人之间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以及处事方法差异。与此同时也着重体现了他印象中的美国人特质。该文旨以他晚年撰写的一篇游记作品《美国景象》(1907)为切入点分析詹姆斯前期以及后期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美国人的特质,以及他作为移民文学的先驱者对自身的认同、对美国人的定义及对塑造美国人特质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女性小说创作历史,寻找并分析了当代女性小说创作承继的四个方面的书写传统:一、对女性形象的立体呈现和“自传体”式的自觉运用;二、对巨型“寓言”的僭越;三、对“女性”和“人”的双重关怀;对“神性”叙事话语的反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