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著名集邮作家李毅民编著的《集邮家的足迹》一书,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性的著作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以集邮交流、研究著述、参展夺奖等活动为主线,记述了14位著名集邮家的集邮经历、业绩和成功经验;讴歌了中国三代集邮家爱国奉献、勤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的集邮人数减少了许多。据报载2000年至2002年8月,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仅会员就减少了70万。会员少了,但“集邮家”和“专家”却多了起来。在与集邮界的朋友谈及此事时,多少能听到一些议论,他们对集邮家称谓的随意性和“专家”的泛滥颇有微词。凭心而论,真正的集邮家和专家多了不是什么坏事,多几个沈曾华、李曙光这样的集邮家,那是中国集邮的福气。因为他们的出现对集邮活动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戴定国 《上海集邮》2014,(11):33-35
美国集邮家霍奇纳其人今年4月28日,美国著名集邮家约翰·M·霍奇纳(JohnM.Hotchner)著文,回顾美国集邮60年的变迁,文章标题就叫《过去的60年》(The Last 60Years)。笔者以前曾介绍过英国邮票20年来的变化(参见120342),但那一篇谈论的只是邮票而不是集邮活动,现在有了机会来听一听美国集邮家对美国集邮60年历史的评价。霍奇纳(图1)在美国集邮界声名赫赫。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7,(2):25-25
题示座谈会于去年12月30日在虹口职工体活动中心举行,区总工会副主席尤兴国、市出协副会长刘广实等80余人出席。虹口区邮协创办的会刊《虹口集邮》已出版23年“虹口集邮茶座”每周活动,已坚持22年,曾有2万多人次参加。《邮坛履痕》为屠松鉴、傅德霖、王松麟集邮选。已届96高龄的老集邮家屠松鉴在会上祝愿邮友健康长寿。区邮协向屠老和已故集邮家傅德霖家属、王松螭家属赠送了《邮坛履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9月29日,上海卢工集邮品交换市场为上海卢工集邮沙龙成功举办200期举行庆典活动。 上海卢工集邮沙龙创办于1996年,由徐星瑛、谈佐麟等老集邮家主持,于每周五下午举行活动,常年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4月24-27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赴安徽、江西集邮旅游,基层代表与特邀嘉宾50人参加了活动。 4月26日在景德镇市政协礼堂,黄浦区邮协举行“2009黄浦区邮协专题邮票研究会暨著名集邮家、集邮作家林霏开向景德镇市老年人集邮研究会赠送集邮著作仪式”。  相似文献   

7.
对集邮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门论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论性图书,是集邮学术研究专著,它们是集邮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邮活动中知识与成果积累、沉淀和传承关系的基本载体,这种书籍类集邮文献表现出的研究性和专业性特征,受到集邮家、邮史学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台湾寻邮记     
宋晓文 《上海集邮》2011,(12):31-33
作为一位专职集邮工作者,我曾经因举办集邮活动接待过多批台湾集邮家,并与陈继勋、俞兆年、蔡英清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台湾集邮家们多次邀请我能有机会到台湾一游。这几年间,福州的不少邮友先后踏上宝岛之旅,纷纷从台湾给我寄来邮资明信片,让我感受到在台湾寻邮的乐趣。女儿的对象是台湾同胞,将在台湾举办婚礼。我们一家组成了一个“福州亲友团”,踏上了台湾之旅。作为集邮者的我更是感受到旅游、集邮、省亲的多重快乐!  相似文献   

9.
全国集邮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一些有成就的集邮家参与其中,这对更好地开展集邮活动是有力的举措。在这次会上修改的章程中提出了集邮要为广大会员服务。杨贤足会长也提出了要为广大会员和集邮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我想把落脚点放在"服务"上,是抓住了开展集邮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等方面大力支持下,由高邮市政府筹建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于2017年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举办之际正式开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开了世界集邮史和博物馆建设史的先河,成为中国集邮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高邮市大力发展邮文化的拥趸者,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11.
集邮是一种文化欣赏娱乐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不是专业集邮家,虽然已届米寿之年,还担负着很重的编纂任务,社会活动也不少,但我仍然喜欢集邮。集邮确实给我的业余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在与一些集邮爱好者的交往中。也不断补充了新的集邮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集邮的兴趣和水平。不久前,上海的老集邮家薛大德先生给我来信,说他和另外四位集邮家合作编著了一套关于世界文化名人的邮票鉴赏大图典,并要我写一篇序。我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对集邮文化的发展也比较关心,无法拒绝,只好 1i揣冒昧,在这里写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集邮九问     
王景文 《集邮博览》2008,(12):33-33
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谈到集邮的起因,我跟一般人不同。一般集邮爱好者,多是受家庭、集邮家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我,由于少年时代是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革命根据地里,周围无人集邮,我也不知集邮为何物。只不过我从小有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13.
出书难,出集邮书更难。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当今集邮图书出版的真实情况。2006年《集邮博览》第2期文献集邮栏目刊登了著名集邮家郭润康的一篇文章《浅说自费出版集邮图书》,表达了老集邮家对当今集邮图书出版难的无奈;特别是出版社“赚作者的钱”更加让集邮者痛心疾首。集邮图书出版从兴旺走向萧条的原因我想读者都很清楚,那就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因为图书市场对集邮图书的需求在萎缩,使集邮图书不能为出版社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40周年邮票展览(1.18)。 2.杰出的革命文艺家、著名集邮家夏衍在北京病逝(2.6)。 3.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在北京逝世(4.10)。 4.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加迪亚、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郑炳贤等来我国杭州、西安讲学(4.16—19)。 5.全国集邮联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和秘书  相似文献   

15.
笔者夤缘得识卢森堡集邮家约·沃尔夫(Joseph Wolff),沃君现任国际集邮联合会(FIP)负责极限、青少年和欧洲集邮联合会有关事务的理事。承他相赠卢国极限片数件,亟投本刊,对我国收集、制作极限片的活动当能有所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邮》2000,(11):4-5
9月27日,国庆前夕,京城著名集邮家、邮学家和部分邮商应邀来到&;lt;中国集邮&;gt;编辑部参加本刊例行举办的集邮茶座。与此同时,本茶座还收到了成都市集邮家郭七和大连市邮协理事张世成发来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7.
“文革”结束后,集邮活动复苏,各地同好亟盼成立全国性的集邮组织。1980年秋,上海集邮家、已故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马任全曾撰写建议并通过倪家玺、陈铭珊向全国政协呈送提案(见图),进行了重要的推动工作。这段往事,尚未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集邮图书的出版局面堪称“喜忧参半”,具有高质量内涵的集邮图书品种较少,其中诸如那些有关中外集邮史料、海内外珍邮赏析与介绍、集邮家传记等内容的优秀读物也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19.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人民日报》刊登了几篇有关"集邮"的文章,我感受到了这历史的转变,开始恢复集邮活动,并试着与一些国内老集邮家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