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夷待访录》集中体现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学界对其待访对象的研究尚无定论,值得再思考。我们首先就学界讨论《明夷待访录》待访对象的论证过程和所持依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进而从比较《留书》和《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待清朝态度的变化、黄宗羲对社会二十年后进入盛世的预测、黄宗羲的朋友门人等对其人其书的评价、黄宗羲"天命观"以及对清朝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等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黄宗羲待访的"后王"是清朝君主。黄宗羲之所以异常隐晦表达自我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其"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发生着激烈尖锐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贾燚堃 《文化学刊》2023,(5):252-255
最早在西方国家发源的歌剧艺术在“五四”运动高涨时期被引入中国,在我国轰轰烈烈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的同时逐渐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歌剧进入解放区后开始了入乡随俗般地改革适应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在结合西洋歌剧宝贵艺术的经验之上包含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美学风格。至此,中国现代歌剧自成一派,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在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和工具,被男性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这一现象不仅见于一般的平民百姓,也见于生活在“帝国九重天”的女性。但由于后宫女性的特殊地位与身份不可避免地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朱子彦教授从政治制度的层面剖析了皇权背后的宫廷女性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她们面对重重制度的、道德观念的束缚对皇帝的施政及国家的政治生活的影响,否定了传统的“女祸论”,对宫廷杰出女性在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主持政局、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从而展现了不同于娱乐媒体戏说宫廷生活的另类的真实的宫廷女性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叶朗 《文化学刊》2014,(5):16-20
张世英先生的《归途》不仅写了他个人的学术经历,而且映照出整个时代的面貌,书中提到两个30年的对比:前一个30年张先生努力地做了许多工作;到了后30年,张先生回归学术,创造力开始喷发,形成了、结晶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弗兰克·伦特里奇亚于1980年出版的《新批评之后》聚焦于"新批评"之后的"新"的思想潮流。在"理论性"与"历史性"并重的现代批评视角下,弗兰克·伦特里奇亚在历史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前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交锋之中保持着坚定的中立立场。"批评史"的书写向来不是单纯的历史书写,而是"具有理论重量的历史主义"(theoretically-laden historicism)的显现。  相似文献   

7.
1950年10月,在一个秋雨蒙蒙的黄昏,28万志愿军在临危受命的彭德怀指挥下,分别同时从安乐、长甸、辑安三个渡口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开始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威武雄壮的保家卫国正义战争。  相似文献   

8.
以地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是阿来十年伤痛积淀的一部关于生命和大爱的厚重之作,其中对自然灾害与生态关切、物质生存与心灵挣扎、生存与死亡等的辩证认识都体现了阿来作为藏文化传播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感悟与使命感。本文将从天人合一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本真挽歌、大爱至上之责任与信仰并行的生命赞歌、家园无价之经济与真情相撞的伤痕悲歌三方面进行剖析,以此解读阿来在《云中记》灾难书写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大爱情怀,并期望能合理阐释阿来所铺叙的生命安魂曲。  相似文献   

9.
中国禅宗"顿悟"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影响深远,其思维方式和意义结构的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碧岩录>公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认为中国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并非神秘而不可认知.首先,顿悟要求不拘泥于佛学经典,这是其实现的必要条件;顿悟的结果必然有创新性的建构,这是其实现的充分条件.其次,从其整体的思维形式看,呈现出非线性、并行的特点.再者,从顿悟的方式来看,则是积极采用了符号建构策略,有意解构符号结构的相互关系,促成符征到符旨的指涉呈现多义性和跨越性,从而统一其实现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总而言之,禅宗顿悟实则为符号的般若,在大千世界和万千生活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形态,空灵澄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文坛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质疑、批评、否定鲁迅的观点和文章,甚至诋毁鲁迅人品的局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本用致孙乃修先生一封信的形式,以其著作《思想的毁灭——鲁迅传》为依据,从七个方面批驳了否定鲁迅的论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鲁迅文学作品、思考当代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时九个月的中国化年于7月2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优雅谢幕,通过“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和“多彩的中国”三大板块,向法国公众展示了中国形象。法国舆论界认为,中国化年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政治,化和经济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日前,本刊记采访了法国《世界报》驻华首席记柏滨,请看他对开放的中国以及中法化交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巨篇已经翻到21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一个伟大的时代,一项伟大的事业,必定会涌现无数风流人物。《50位三湘林人访》从一个侧面,一个时期真实地记录了湖南林业史,展示了三湘林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盖俊竹 《职业圈》2007,(11):97-98
《野草》是鲁迅"为自己"写的散文诗集,文章通过《秋夜》走进鲁迅心灵世界的幽暗花园."极细小的粉红花"和"遍体苍翠"的小青虫,是展开作者心里图景的路标,透示出那段日子,鲁迅与许广平接触中触发的些微感情涟漪.  相似文献   

14.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2,(6):149-154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新闻传播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青年》创刊、转折与发展的精神历程中,主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但主撰的编辑思路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新青年》的编辑过程也不是主撰一人独断的,而导致《新青年》同人分裂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将一个包含着诸多矛盾的复杂历史事件归因为主撰个人"引领"的失误,既抹煞了历史的丰富性也遮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年初,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东方主战场》(中文)荣获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教材奖。该书也是中国外文局2016年度外宣图书评选唯一的优秀图书(中文)。这部取材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优秀作品,走出了一条从纪录片到获奖图书的外宣出版之路,在紧扣主题深度策划、精心编排再创作、宣传推广方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该书经周有光先生亲自审阅,提高了年谱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周有光年谱》是作者范炎培先后十多次前往北京拜访周有光先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周有光先生同意之下进行编写的。根据我们平常的认识,年谱一般是在身后编撰,而《周有光年谱》是在周有光先生健在时编撰,取名为"年谱"是得到了周有光先生同意的,而且二十三万字的年谱(打印稿是厚厚的一叠)经周老亲自审阅、亲笔修改后定稿而成。  相似文献   

17.
储师竹先生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 先生的首传弟子,他一生留下了大量有关二胡教学、 音乐创作以及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文本资料,这些资 料为我们研究20世纪二胡发展轨迹提供了详实的依 据。《弦乐器转调音级对照表》是其中弥足珍贵的一 例。此表以慎密的科学思辩和简单明了的方法,理清 了上世纪50年代初民族弓弦乐器定弦与转调的繁杂 难题,为我们探索和梳理民族器乐教学中诸多问题提 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少拜读像《运河的桨声》这样优美的散文集了。那浓浓的乡士气息,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都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正如红孩老师自己所说,乡愁不是乡村,乡土也不是乡村,乡愁是我们永远的心灵高地。用心灵写出的文字,自然是字字珠玑,流淌在心底,让人不忍卒读,爱不释手。红孩老师的散文集特色鲜明,文笔清新,情节生动,难以忘怀:他的散文立意高远,犹如黄钟大吕,掷  相似文献   

19.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的学者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未能遵循"知人论世"的古训,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他为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刘川民 《文化学刊》2009,(4):166-169
于根元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前沿问题》(以下简称《前沿》)是先生多次给硕士生、博士生授课经验的总结,也是先生对应用语言学多年思索心血的凝聚。该书对应用语言学方方面面的问题均作了详细的阐释,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践探索价值。笔者学习再三,感慨良多。兹不揆祷昧,公之于众,恳请于根元先生和读者诸君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