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学实验证明: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心理讲话》一书,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全书共10章,每章分成若干节.主要内容有“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本单元是以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主题.阅读人物为主的文言文,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触摸到历史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人物故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浅显,也容易激发阅读兴趣.但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将课文内容误当作语文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课文只是例子...  相似文献   

3.
方柯 《高中生》2010,(34):22-22
昔有一王,膝下数女,皆貌美。其最幼者犹丽,宛若天人。王之殿侧有一林,林中一潭,幽深清凉,最幼之公主常于暑热之日至此。抛掷一金球,以手接之为戏。  相似文献   

4.
王志江 《教育》2021,(19):73-74
[课例主题]追随上海市关景双攻关基地课例研修提升教学素养主题,以《爱莲说》为例探究文言经典的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观课要点]依据师之蕴观课习惯,建议从课时目标具体化、环节目标清晰度、文本核心价值(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理解度、诵读方法有效性等四点观课.[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正式学习过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确实有些陌生,学习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用一节精彩的开篇之课,抓住学生的眼球,打动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冲动,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在教授小学阶段的文言第一课《学弈》时…  相似文献   

6.
<正>一、初中文言实词教学的意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润泽后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化人之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文言文教学评的落点,应是也必定会是文言实词。学生只有在掌握文言实词上有了突破,方能更易把握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在选文上,无论何种标准,往往包括文言选文。为突出其教学特性,《大学语文》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式上与突出知识性传授的中学教学模式有所不同,首先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体例上,其次体现在教学目的上大学与中学也应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言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文言文赏析能力和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守旧,再加上考试压力的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师生甚至为了应试,只对文言文的字词进行机械解释与记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不但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也比较低,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以《三峡》为实际教学案例,对适用教学机智,活跃文言课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校中文系主任杨烈雄副教授的新著《文言翻译学》即将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概括而系统地论述文言翻译学的目的意义、特点和任务以及文言翻译的定义、原则、方法和基本规律,观点较新,有一定学术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对文言翻译有指导意义。因此,它既可供专业工作者和中文系师生参考,又适合广大学生和语文爱好者阅读。该书由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教授作序,著名古汉语专家吴三立教授题名。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中文系主任尹君老师,结合其古代汉语教学实践,潜心经营的《文言虚词通释》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12月出版发行问世。此书收单、复音词305个(包括部分不属于虚词范围的省缩词、固定词组等),按词类分列义项。用现代汉语予以相应的解释,并讲清其使用的规律性。引例标明出处,附有译文。对于某些词的历史变易、通假关系等,著者也作了适当的考证,辨析与说明。各词条所列义项颇为完备,无论是常见或者偶出,尽量收列。辨义细微,有一词分列义  相似文献   

11.
杜文星 《学语文》2003,(4):48-4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里附有一篇知识短文《常见文青句式》(以下简称《句式》)。此文不长,但错误不少,笔者对此试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政白同志编著的《文言实词知识》(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知识》(编写宗旨明确,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一本较  相似文献   

13.
<正>【导学创意】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9课《爱莲说》,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本单元古文教材上有开篇之用,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其一,这篇文章仅仅116个字,在写法上以花为媒,借花言情,托花言志,言此意彼,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从而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出版的《开明文言读本》(下简称《读本》)是一套“开明”的语文教材或自学课本。作为“文言读本”,能够将文言文教学置于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恰当地位,这是它显著的“开明”的特点。从我国近代语文教育史看,虽然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不少优秀的语体文被编入各类语文教材,然而,在很长时期中文言文的教学仍占了过大的比重。四十年代通行的“国文读本”,大率从初中第一册起文言就占了小半的篇幅,高中的六册更几乎是清一色的文言。但是,《读本》的编者却在该书的《编辑例言》中指出:“作为一般人的表情达意的工具,文言已经让位给语体”,“现代的青年若是还有学习文言的需要,那就只是因为有时候要阅读文言的书籍,或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历史,或是为了欣赏过去的文学。写作文言的能力决不会再是一般人所必须具备的了。”因此,他们主张初中里不要教文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文言今译学》,41万字,陈蒲清著,岳麓书社1999年4月出版。为了活跃学术空气,本刊特邀几位同志笔谈。王大年(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蒲清教授勤治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今汉语数十年,在音韵、文字、训诂、词汇、语法、修辞、古代文化知识及文学修养诸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 高中的同学,除了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少量的浅易文言诗词外,到高二上,在中学近九个学期中,读了八十篇(首)左右的文言文和文言诗词,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一般的文言文,虽然还会遇到不懂的语句,但通过读注释,通过前后联贯起来斟酌推敲,应该是可以弄懂大意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逐年增加一些文言阅读课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对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程红兵老师指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学语文的本质就是学文化。文言教学,一旦失去文化自觉,就沦为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因此,我们必须用文化之光照亮文言教学的整个过程,让文言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文化渗透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言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因而,文言教学势必成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中学语文的难点。教师怎样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动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孙权劝学》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自然有文和言,而言又是文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性散文。全篇教学分为2课时5模块来完成言和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