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隆平,一粒种子造福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华章》2011,(3):56-57
走进远离闹市的湖南长沙马坡岭,很远便能看到“隆平高科”的大牌子,这里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也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袁老现在每天至少还要工作7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程亚丽 《新作文》2021,(5):35-36
王栋生老师曾言,因为应试的需要,学生的作文积累往往只有“英雄谱”和“名人榜”;而普通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逐渐淡出学生的视野,这使得他们的作文逐渐脱离社会生活.写作教学要承载对自我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注,对世界的关注,即使仅仅作为基本表达的工具,写作也不可能与“普通人”无关.如果只把写作当成一种简单的纯技术层面的生存能...  相似文献   

3.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袁老多次以这八字总结成功经验。而这,也是众多科学家公认的秘诀。灵感与机遇的出现,可能只是电光火石的瞬间,却必须建立在深厚知识积累和大量汗水长期付出之上。这段话出自《北京日报》2020年8月19日登载的《袁隆平“门规”的启示》,其中的“电光火石”写错了,应是“电光石火”。  相似文献   

4.
王晓冰羡慕孩子往往羡慕大人,大人往往羡慕孩子。普通人羡慕名人,名人羡慕普通人。打记事开始,人们就开始羡慕他人,也开始不同的变换羡慕对象。羡慕的感觉都是相似的,羡慕的对象却各有不同。许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感叹人生苦短,无缘富贵,都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视而不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能有一健康的身体则是最大的幸运。无论你是谁,一定有许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在由衷地羡慕你。“上帝”是不公平的,于是便有了世间的穷与富、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因此,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到1998年间,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大奖。获得诸多奖项的袁隆平,除了潜心研究杂交水稻之外,也有和寻常百姓一样的快乐人生。他的助手曾说:“袁老爱好广泛,游泳,打排球,骑摩托车,拉小提琴,…  相似文献   

6.
经得起名人的“诱惑”陆桂林名人,对凡人来说,颇具“诱”力.曾有人说:“我崇拜一个人,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不知怎地,我就是经不起名人的诱惑.”名人何故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诸如凡人总要千方百计亲睹名人风采,或与名人说一两句话儿,或与名人拉一下手儿,或让名...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羡慕”的社会里:普通人羡慕名人,失败者羡慕成功者,明星、科学家、各界的精英人物都被孩子们赋予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无限希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思维模式,导致只要存在着可能性,孩子们就会不遗余力地躬身学习、效仿自己的崇拜对象。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羡慕”的社会里:普通人羡慕名人,失败者羡慕成功者,明星、科学家、各界的精英人物都被孩子们赋予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无限希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思维模式,导致只要存在着可能性,孩子们就会不遗余力地躬身学习、效仿自己的崇拜对象。  相似文献   

9.
有滋有味的人生本刊记者任小艾摄影记者农涛致读者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从本期开始,《生活时空》栏目正式与您见面了!该栏目将突出纪实性、可读性、高品位特色,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别具一格。在这里您将会看到那些发生在校园和讲台外的故事,了解名人与普通人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0.
哈佛名人秀     
《好同学》2005,(12)
如果你坐在一个地方不动,可以见到从美国总统到俄罗斯总统,从布什夫人到克林顿夫人,从IBM总裁到亚马逊CEO……轮流前来为你演讲,这是哪里? 是哈佛。可以说,没有名人就没有哈佛。身在哈佛,随时可以遇见名人。与一行人擦肩而过,有人会告诉你:“那是戈尔。”几个衣冠楚楚的人在走廊上谈话,有  相似文献   

11.
据传说,郑板桥在练习写字时立志要熔铸古今书法,他临摹名人书法时,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夜间躺在床上也在被褥上划个不停,揣摩书法家的笔意,一次他划着划着划到他夫人身上去了,夫人问他:“你干什么?”他说:“我摹体呢!”夫人说:“你自己有体,何必摹(摩)别人之体?”  相似文献   

12.
时言妙语     
侃点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网友力挺袁隆平为老伴选车它们正在月球上看着我们到来。——阿姆斯特朗披露登月时看到了UFO税收应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现在却让很多穷人缴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道光芒格外耀眼.那便是“名人”。名人离我们很近,看一看。他们几乎天天活跃在我们眼前;名人又离我们很远,想一想.他们的生活我们又了解多少。怎样才能写好“名人”类话题呢?老师教你三招。  相似文献   

14.
刘伶 《文学教育(上)》2009,(18):138-138
人教版高一教材《勾践灭吴》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它的意思是“不是勾践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没有向国人征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相似文献   

15.
书巢雏声     
《广东第二课堂》2008,(4):12-13
《名人背后的故事》普通人与名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影响人生的故事,而名人与我们之间究竟有怎样不同的成长经历呢?  相似文献   

16.
一看这标题,也许读者会问:"有名字的人就是名人,岂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名人了?"这话问得好。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眼下不少影视文学作品在描写名人时,往往是英俊漂亮,事业有成,旺气冲天,总是那么曲折离奇、轰轰烈烈,让你向往,让你垂涎。然而,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却没有情节,有的只是生儿育女、锅碗瓢盆之类的细节。其实,如果静下心来,将这些细节细心品味,相信许多人不难得出结论——这也是一部情节起伏、荡气回肠的连续剧。只可惜被大家遗忘了。所以,今天我把有名字的“普通人”提高到“名人”的高度来认识,人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也就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近日回到了母校西南大学。有同学问袁老,他最注重学生的哪方面能力。"要下田!"他说:"每次要带学生,我就问他们愿不愿意下田,只要愿意,我就考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于5月31日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我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和股票。袁隆平可获姓名使用费580万元,并以资金投资占5%的股份。 据“隆平高科”董事长田际榕等介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业高科技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已经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双高”认定。公司的优势在于作物的遗传育种技术,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袁隆平以379.16万元资金投入,折股250万股…  相似文献   

19.
巧借出佳文     
王海燕 《高中生》2013,(11):10-11
这里所谈的借,实则“借光”,是指利用知名度较高的各种艺术形象或古今名人等,对其进行有创意的想象、引申,创造出新的形象或生活画面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式上课前,教师就自己的姓氏与孙悟空沾上了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的能耐,并说出与自己同姓的中外名人、伟人。教师还就名人、伟人也都是从普通人一步一步做起的,然后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