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谢锐 《青年记者》2007,(18):45-46
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家长和社会眼中的"坏孩子",他们整天不务正业,惹是生非,给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他们群体的状况究竟怎样?这些孩子们之间、他们与他们的群体之间又是如何连接并实现协作的呢?为此,我们以温州市青少年小群体为例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2.
郑素侠 《青年记者》2016,(13):30-3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我国网民群体以10 ~ 29岁的青少年为主,占网民总体的一半以上(51.3%),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6.2小时;①用户群体的低龄化、上网行为的日常化成为当下我国网民群体的一大特征. 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呼唤 在当今信息社会,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大众媒体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工具,并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侵入,动摇甚至瓦解了家庭和学校在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权威地位.②有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接触时间正在接近他们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媒体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③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7):25-36
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描述了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传播的"圈层"现象及其常见类型,并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网络语言圈层传播机制的路径分析,提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语言圈层化传播的背后其实是其认同或建构的生活方式,青少年网络语言的圈层传播实现了一种跨空间的远距离交往和超时空的近距离聚合,这既是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也是青少年生活方式日趋圈层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社区"语言,有着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随意性、混合性等特点,大多数语言形式有悖于语言规范化的原则,对我们的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冲击。在中国数亿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住青少年中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青少年群体逐步成为网络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少年网民的文化需求和爱好取向成为网络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行为塑造着网络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赵茹  张楠 《新闻知识》2022,(2):31-36
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其互联网使用行为备受关注,网络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和社交工具,能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的个体态度、群体习惯和整体素养.青少年的网络语言传播不仅与传统表达形成鲜明对比,也因彼此间社会身份、所处世代、兴趣爱好的不同产生了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但因差异而产生的区隔并不是唯一且顽固的.作为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青...  相似文献   

7.
杨彦嫦 《图书馆学刊》2012,34(11):94-96
针对目前全民阅读率下降的现状,提出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实施中学生阅读调查,研究青少年在课外阅读领域所呈现的基本趋势,总结他们在阅读方式、阅读心理、阅读兴趣等方面的特点。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图书馆等多个角度论述在阅读引导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网络直播从2005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2年,走过1.0、2.0和3.0时代进入到现在的4.0时代.本研究通过将武汉地区的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孩子家长等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导出相关主题.研究的结果如下:第一,多数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目前的平台环境、直播内容等持乐观的态度;第二,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第三,多数受访者认为应继续保持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和改善,并加强力度,使其在介入青少年生活时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现象令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青少年使用语言的准确度,限制其规范语言能力的发展。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是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实质上,它是一种介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0.
黄莉菁 《出版广角》2015,(10):92-9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媒体报道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接地气儿的网络新词,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但由于报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因素,如果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把关不严、滥用网络新词,就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因此,本文就报刊在网络词语的使用对青少年的知识建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论述的内容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网络语言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有特殊使用群体,广泛应用于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病毒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中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等,也就是所谓的狭义的网络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词汇,它大量的新词汇,常让网外的人莫名其妙。网络语言实质上是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谣言惑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宁产生了严重危害。媒介素养的培育有利于规避"谣言惑众"事件的产生。青少年是网民中规模较大的群体,其媒介素养的培育具有紧迫性。建构青少年的先进价值观,运用传统文化树立网络伦理规范可提升青少年的内在素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选择人性化关怀路径,社会合力营造良好氛围是创造优良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5):52-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随之而来,标新立异的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崛起。本研究选取了一部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流行语放置到日常对话情境中,对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话语呈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语境具有自黑式、黑色幽默、熟人式、无厘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青少年网络语言的行动逻辑就像一场语言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他们遵从游戏化表达、默认一致性以及艺术化思维的范式。了解其传播语境及背后逻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火星文"是时下流行于部分大龄80后及90后网民中的一种网络语言,因其难于阅读、难于理解而得名.自其出现以来,虽备受争议,却在争议同时不断发展,目前已然成为多数青少年眼中时尚的象征.火星文构成方式多样化,到底哪一种方式是青少年使用频度最高的呢?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并以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问卷统计结果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陈清 《新闻战线》2015,(4):58-59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这也意味着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与一般的新闻语言有所不同,它需要通过生动词汇的描述来带动受众的情感。网络词汇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可以使体育新闻更加生动活泼,但运用应力求规范。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网络语言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并且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新闻媒体也注意到了网络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8,(6):42-49
在过往的研究中,关于网络语言的亚文化属性及青少年由此形塑的区隔、抗争、娱乐、游戏等多样和繁杂的文化身份均有了详尽且深刻的描述和分析。本研究将关注点从宏观层面的网络语言亚文化特性迁移至网络语言自身的承载机理与内容表征,着重关注青少年在"丰富芜杂、急速更新、海量且弥散"的信息洪流中如何自我面对和自我建构,涉及青少年对于网络语言的攫取、接收、模仿、创造、表达、传播等一系列过程。这其中,青少年呈现出"网感"、"刷屏"和"拒土"三个较为显著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研究将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时尚,呈现出区隔、新奇、转瞬即逝的文化逻辑。而青少年以"注视"的姿态,面对网络语言的流转和变迁。"注视"是一个观看动作,也是一种观看方式。具有蕴含情感、在游弋和趋同中动态切换、置于关系网络之中三个特征。"注视"横亘于青少年和网络语言之间。在对迅捷且易变的语言讯息持久且专注的"注视"中,青少年的文化身份和流动不居的网络语言一样,变化不定,不断变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不再是一个奢侈品,它迅速地出现在众多普通人的家庭中。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的飞速发展,使得今天的青少年可以更为容易地接触到互联网,随之,网络所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家长及学者的关注。而对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仅仅靠青少年的自律是难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鼓励青少年上网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客观地去认识网络媒介以及该媒介上的信息,从而成为信息社会中具备网络媒介素养的公民。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分别对商丘地区城市及农村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比较二元体制下城乡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媒介素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使用与传播人群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正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交际行为、语言方式和社会心理都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及传播学领域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网络语言本身的研究,却忽略了对其使用者的研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调查方法对青年网民就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喜欢度、流行原因、认知及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以上几个方面是否存在性别、年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玲妙 《新闻世界》2014,(7):181-182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这种变化导致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即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本文以网络语言这一独特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语言的青少年亚文化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勤 《声屏世界》2008,(5):60-61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与盛行,接触媒介成为当代青少年自由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相关调查显示,自由时间经常从事与大众传媒有关活动的(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玩电脑、听广播等)青少年的比例高达75.2%,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2.1%,北京、广州等地中小学生上网比例高达81.3%。有学者认为,目前青少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于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