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衍圣公府指孔子嫡传长孙家庭。出于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封建国家政权无一例外地都对这个特殊家庭予以各种“优渥”政策,孔子的嫡传长孙更是拥有长达881年之久的“衍圣公”封爵,从而使其成为拥有超级精神、经济和政治优势的“天下第一家”,也成为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集中代表。  相似文献   

2.
织里“抗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家童衣加工“夫妻队”,曾帮助织里成为“童装之都”。如今,政府希望借助税收杠杆,将“夫妻队”赶回正规的童衣企业。然而一场车祸将抗税事件引爆为街头风波。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离婚率为欧洲之冠,每10宗婚姻,以分手告终的竟高达4宗,逾百万儿童生活在破裂家庭中,这使英国婚姻专家不得不大声疾呼,警告英国以至全球的夫妻,留意破坏婚姻7大害。结婚的原意,本是让一对男女长相厮守,但在英国,却多达16万4千对夫妻不是“死才相分”,而是由“一位律师把他们相分”,但这项全欧洲之冠的离婚率,并未使英国男女心产生警惕,在英国的离婚男女中,有4分之1会再结婚,不过这些再婚者并不能从上次婚姻失败中吸取教训,他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在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文献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献和人们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摧残。文章系统介绍了乾隆借编纂《四库全书》之名,而大兴查检、禁毁图书之实的全过程,同时也指出书籍能否流传,完全在于书籍本身之价值,封建专制者“寓禁于征”的愿望只能是—厢情愿而已。  相似文献   

5.
宗韵 《历史档案》2006,(4):33-37
一在以父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家庭中,当父亲健在时,父亲无疑是从事家教活动的主角,“子不教,父之过”即是明证。然而在明清徽商家庭教育中,徽商妇的地位和作用,极为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就客观而言,徽商家庭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徽商妇必然在家庭教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合家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而今对于家庭生活的记录则通过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进行,就是建立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7.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谭丽梅 《兰台世界》2007,(12S):51-51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日中,总有着浓浓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团圆之情……占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那么,现今人们通过何种载体来反映家庭生活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陈璐 《大观周刊》2006,(23):42-42
对于新婚的小两口来说,购车一般都会兼顾时尚和实用两方面.所以在选购汽车的时候.就要多方面考虑。我建议新婚夫妻最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汽车.同时为自己的小家制定一个“发展计划”.无需不切实际地强求一步到位。对于没有资金压力并且有较高需求的夫妻.就可以购买外观比较时尚的家庭轿车。而对于看重经济与家庭未来发展的夫妻来说,就应当考虑一些既实用.空间也舒适的车型。无论怎样,核心原则都要以考虑家庭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来确定购买车型。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广播电台大都办起了“夜话”节目,诸如《夜色阑珊》、《相约今宵》等等。这些直播节目如果办得好,既能与听众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能“释疑解惑”,开启心智。因为“夜话”节目大都涉及恋爱、婚姻、家庭,特别是夫妻情感等,所以节目有相当数量的听众。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1.
陶慧珺 《大观周刊》2006,(36):50-51
“Perla派朗”是南京菲亚特新车断档两年后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对南京菲亚特而言,派朗是重振有“世界家轿之王”之称的菲亚特家庭的一记重拳。“Perla”在意大利语里是“珍珠”的意思,我想这颗在中国实现全球领先上市的菲亚特“珍珠”定能实现南京菲亚特在中国的两次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乾隆皇帝承其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大治泽被,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达到顶峰。社会形势更加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海清河晏,四海升平,整个清王朝一片繁荣鼎盛。盛世修文,作为封建官僚入仕之必备、封建知识分子抒情遣怀之主要工具,且又是展现个人才情文化修养的中国书法艺术也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盛宣怀与南洋公学师范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之舟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沼泽”。清政府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力主改革,抵侮御辱。在教育上,他们主张变革科举、讲求实学,师夷制夷。继之,洋务派兴办西学、学堂。由于师资匮缺,不得不聘请外国教习任教。外国教习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弊端。维新派人士梁启超于1896年撰文指出,“师范教育立,而群学之基悉定”。[1]深感师范教育是群学的基础,并发出要迅速发展师范教育的呼吁:“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师范学堂为第一义”。[2]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开设师范学校。同年,在办理洋务事业中…  相似文献   

14.
6月下旬的一个周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小崔说事”,崔永元邀请四位客人聊天,聊的是“家庭快乐档案”。四位客人来自同一个家庭,年近六旬的夫妻都是辽宁省铁岭市某中学的老师,健谈,幽默,豁达;一双姐妹是老两口的孩子,静而善于表达。他们的谈话始终围绕着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快乐而展开,像一曲《欢乐颂》,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15.
《诗》中之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制度,有同有异,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周行封建,于是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便大体上以家庭为经、以家族为纬。如此,尊卑长幼的关系便十分重要。因此周制虽然多承殷商而来,但在“制礼作乐”——真正确立自己的礼乐制度的时候,则无不以此为核心,即对尊卑长幼的关系规定得非常明确,并且通过各种礼仪,把这种观念贯穿于言语、饮食、洒扫、应对、事亲、事长、容貌、辞气等日常起居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运》,而中心思想无非是:一,以明确尊卑长幼为第一要义,可以说,各种礼仪都是为此而设,而每一次行…  相似文献   

16.
高伟杰 《新闻世界》2006,(11):13-15
一个普通的打工家庭!一对基本盲的父母!一个“超级名校之家”!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11个春夏秋冬,11载寒暑苦读,这个家庭的6个子女全都成为名校大学生,先后走进上海外国语学院、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而在这奇迹的背后,有心的人们可以看到这对夫妻教育孩子成才的“非常秘诀”——[编按]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前,中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极为奇特的舞台剧:在典型的中国封建地主庄园里,金发碧眼的觉新、觉慧、梅表姐、瑞珏等身穿长衫旗袍,说着最流利最动听的中文,讲述着五四运动之后一个封建家庭衰败崩溃的故事……中国观众对剧情太熟悉了,这不是巴金原著、曹禺改编的话剧《家》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出版业是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带来的民族危机与西学东进的大潮发展、壮大起来的。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一场“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第2页)发起的全面挑战,中华民族不仅面临通常意义上的“亡国”“亡天下”的民族危机,而且面临着封建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解体的危机,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传统文化的危机。在此历史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封建地主阶层中的一些开明人士掀起了旨在图存救亡的“洋务运动”,稍后,又出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但随着“洋务…  相似文献   

19.
借由中国电视剧伦理内涵提炼的“伦理同心圆”表意系统,是响应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理论创新。通过贯通电视剧叙事主体的人与其在家庭、社会空间的价值互动,“伦理同心圆”驱动以“共同体”之共情、地方感之共在以及人文感同之归化的符号线索,促使个体在逐渐外化的情感实践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逐层内化。而在确保电视剧的声画顺畅、叙事直白、形象美观、渠道通达以及唤起解释努力、并进一步创造需要等实践取效之余,“伦理同心圆”的创构也对电视剧的剧情编制与对外传播均提出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封建藏书楼历史,而且也有着遥远的封建藏书楼学术。那些今天尚且能够见到的图书馆学历史文就便是有力的证据。无论是牛弘的《请开献书之路表》,郑樵的“求书之道有八法”,还是曹溶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