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00,(12):23-23
大家知道.湖南电视最先引人注目的是新锐综艺节目.而今影响最大的依然是观众习惯在周末品尝的“综艺大餐”:目前.湖南电视“五虎三龙“有一半以上频道拥有自己的综艺节目.而且每周至少二档.有的频道还有三四档之多.当然最有代表性的首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称之为谈话类节目.但人们习惯划入综艺节目范畴)和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真情》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  相似文献   

2.
吴娟 《视听界》2002,(1):54-55
90年代后期综艺节目以其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大众化的参与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一时间综艺节目风行。这样一来,不少综艺节目样式雷同,港腔台调充斥,以及流俗的搞笑方式,又使其步入平庸化的泥淖。于是,一种十分矛盾的现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是人们对这些节目的批评、指责和反思;一方面,这些节目又红火热  相似文献   

3.
鉴往可以知今。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效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表演为内容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公认为电视的诞生日。伴着歌舞登场的电视是人类自己亲手缔造的星辰,它开始照耀着大众的新生活,从此,只要打开电视,每一天都是节日。  相似文献   

4.
在荧屏争夺观众眼球的时代,靠娱乐取胜、以综艺主打,似乎成为各电视媒体拯救自我的神奇魔杖。从央视《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晚会时代”,到《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而形成的“娱乐时代”,直到《幸运52》《开心辞典》以竞猜得奖迎合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而形成综艺节目的“竞猜时代”。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各电视媒体也以生存的本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综艺娱乐节目,既为观众“造梦”,又为自身“造势”。  相似文献   

5.
王澍 《声屏世界》2000,(6):33-34
电视综艺节目自八十年代初出现以来,其文化定位始终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是阳春白雪呢,还是下里巴人?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者无所适从,难以突破整体构架上的局限和美学追求上的偏狭,也难以满足观众日新月异的口味。一八十年代初,人们刚历经十年动乱的阵痛,文化生活非常贫瘠,电视这种新的传媒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对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着一种神圣、高尚、精英的认知,认为其内容、结构一定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雅文化”。在这一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几乎等同于电视文艺晚会,也就是“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当表层意义上的娱乐渐渐乏味之后.人文精神必将进入电视人的视野,这也是电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综艺娱乐节目雨后春笋般发展,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日益壮大。据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广播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1万多人。各类综艺节目由于节目定位、市场定位不同,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整体上看,一些综艺节目特别是娱乐类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和使用上,重外在轻内涵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9.
范喆 《新闻知识》2005,(8):56-58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给社会带来一个新的变革,也会开创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新的方式。加拿大名的学麦克卢汉曾这样论述过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其中报纸是人眼睛的延伸,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而电视则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正因为电视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所以它才备受现代人的青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11.
汪平  陈曦 《视听界》2008,(1):84-86
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空前繁荣,但呈现出同质化、庸俗化趋势,已隐隐透出四伏的危机。海选、观众短信参与等综艺的种种必杀绝技似已无处施展,创新求变是综艺类节目的必由之路。2007年9月20日,广电总局再次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细则,对以选秀类节目为代表的综艺节目进行规范和限制。如何在规定的框架内做好综艺节目,在规定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挖掘新的节目亮点?  相似文献   

12.
宋烨 《声屏世界》2001,(5):27-27
1990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期大型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开播轰动一时,出现万人空巷的热潮,然而仅仅几年时间,就被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游戏类综艺节目取而代之。刚刚步入新世纪,《幸运52》、《开心辞典》等智力竞赛式综艺节目又迅速占领观众市场,成为新的收视热点,但表面的繁华却难以掩饰节目内容的空虚和编导的无奈。综艺节目几番改头换面,似有江郎才尽的趋势。那么,综艺节目究竟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3.
电视综艺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受众的广泛性与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了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为了电视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自2000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对一些王牌节目,观众也越来越不满意,指责、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潘平 《声屏世界》2003,(12):33-34
对于电视的传播而言,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娱乐和社会教化的需要。随着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技术和制作水平的提高,目前综艺节目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娱乐性与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传真性、纪实性、国际性的多元并重。综艺节目这一发展潮流十分明显地体现着大众传播的流通功能,使电视文艺在整个大众传播体系中日益具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电视综艺节目传播过程是大众传播中一种良性循环的交流过程世界上任何一种实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之中,由此达到一种平衡。从电视综艺节目的流通过程来看,它是一个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璐  李睿 《声屏世界》2008,(5):38-39
儿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初的“综艺晚会型”节目中,便能经常见到儿童的身影。然而,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开始有意无意地被作为一种差异化的诉求点,为节目设计者所运用;另一方面,由于少儿节目和少儿频道的发展,少儿节目工作者也纷纷将综艺节目作为吸引收视率的法宝,与儿童群体进行融合。在这两种实践中,儿童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不断变化,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尹萍 《新闻天地》2002,(6):24-25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样式。九十年代末期,电视综艺节目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和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及演职人员,在观众中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成为时代的"明星"。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飞速发展,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综艺节目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自2001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不少节目纷纷落马,幸存下来的节目  相似文献   

17.
张斌 《声屏世界》2010,(4):32-33
主持过电视综艺晚会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每一场晚会都是对主持人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对主持人综合业务能力的集中检验。综艺晚会节目内容的综合性、节目形式的参与性和主持人功能的丰富性,都需要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观众,以丰富细腻的心理感受理解、驾驭节目内容。以情感丰富、善解人意的交流实现与对象的沟通,以快速机敏的反应能力应对主持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8.
宋蕾  王天盈 《视听界》2006,(5):45-49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 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一、综艺节目的现状(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电视综艺晚会、游戏、博彩、选秀等几种主导类型的变化和更替出发,将"类型运动"作为30年来综艺节目最本质和直观的发展特征,对其运动的方向与轨迹、特征与能量进行理论阐释,分析综艺节目类型运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包括范式的延续与创新、解构与重构,来自文本内部的形式张力、主导者的创作冲动、接受者的类型期待等促使综艺节目不断演化的内部能量,以及类型运动所带来的节目元素移植与越界、节目形态的克隆与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已经到来。原版节目的引进、精良的制作、创新的本土化资本运作与产业链开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但文化产业的风险值得警惕,中国电视台应量力而行。在引进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节目模式,还学习节目创意与营销策略有助于我们快速成为节目版权的出口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