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对语文的水平和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谈论语文素养的话题已成热门。关于这个话题,很多同仁已发表了很多深刻的见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它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和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告诉我们,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既是。这里借用一下,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借助“语言场”来实现。这个“语言场”即群体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和谐关系与良好氛围。在这个群体语言环境中,每个个体(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随时随地汲取语言。由这样的学生个体组成的班级群体,必须见多识广,有相当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随着课标的推行,一方面,“语素养”像个时髦又讨好的“标签”被到处粘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核心概念缺乏明确解说,更没有称得上定义的严密逻辑界定。于是,“语素养”变成一个无边无底的“框”,隐约无形的“框”,因对其外延的不确定和对其内涵的过分演绎,使这个“框”盲目扩张,“语素养”逐渐模糊泛化成“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具备内在的母语语言的人文素养和外在的母语语言的输出能力并使之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师热心探讨的首选话题和悉心探究的根本任务,而探究任何现象及事物的产生发展都应当探其理究其源。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当关注影响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囚素。从“人的本体”的实在性、整体性、复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来看,影响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及发展的囚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张征 《现代语文》2004,(8):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还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盛行的是“重分数,轻人格”、“重知识.轻素养”、“重数外理化,轻人文文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性格必然是片面的、不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并且要转换教师角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人文性这一重要维度,也为语文教学确立了航标。因此,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应着力弘扬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在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培养创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时代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建国至今,我国曾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修改,虽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有所改动,但仅仅是在语文层面上的改革,都没有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而当今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眼,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中学生的阅读“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具体要求(小学不少于145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高中不少于150万字。)这个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有近60%以上的中学生未能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读书速度,毋庸置疑,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著名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主持的快速高效阅读实验课题,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几十万名学生参加了这项课题的实验,深受其益。“快…  相似文献   

12.
13.
认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是语文教师应有知识能力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人提出语课要有“语味儿”,我同意这观点。那么,什么是“语味儿”?“语味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16.
蒋晓龙 《学语文》2004,(5):49-4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学目标,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何谓语文素养?新课标是这样解释的:“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都提“语文素质”、“语文能力”,2000年修订试用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及“语文素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则改“语文素质”、“语文能力”为“语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据统计,在该文件不足5000字的文本中,“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理念,反复出现,频率达10次之多。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目前课程与教学严重分离的…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我认为开辟语文活动阵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背景故事”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中心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适时、适度地把背景故事透露给学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报上刊登了学习语文的一则消息,说是有些初中生学朱自清的《背影》,不是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理解文意,而是嘻嘻哈哈地发出异议:说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过铁路去给儿子买橘子……看了这则消息,觉得这真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内心足无限的惆怅和无奈。还教什么语文呢?一篇名著,现在竞有中学生这样去读,而且身边同类的例子也不少。这个现象很发人深省。学生的小理解,正是表现了他们生活经验的空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陷,他们无法产生这种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