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社会主义的成功范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共识,但二者如何结合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本议论人回顾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左翼思想家对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探索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几种主要模式,并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社会主义诸种思想和模式中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进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新模式;二者都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社会主义能够且必须运用市场经济;二者都经历了一个逐步突出市场主导地位的过程。但是二者的产生条件、理论基础和所有制制度有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市场,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变革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主要之点。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能否抓紧、抓好经济体制转换这个中心环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只是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等同于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只是中国特色中的一个因素,一个可资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之为市场社会主义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以约翰·罗默、戴维·施韦卡特等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各种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些左翼学者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他们在论证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社会主义可以在西方实行的例证,存在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等同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切入,比较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这两方面的异同,于对比中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中国人民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更是人性假设、市场目标、运行机制、市场效能的四位一体。具体体现为"利己和利他"、共同富裕、"强市场,强政府"、"促劣变优"。四者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赋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比较优势,但其一开始就抱定的公有制原则、共同富裕目标以及政治权力的自觉运用,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  相似文献   

7.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扼要阐述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重大突破,还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早阐述,前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为目标的一种理论思潮。深入分析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探寻21世纪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坚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百年难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破除了传统经济理论中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制度属性范畴的思想束缚,第一次破天荒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实践发展和时代特征要求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出新的诠释、扩展和完善,那就是在社会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等五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源自于对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开启并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也必将在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进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实践证明,在经济不发达国家通过很快实行所有制完全公有化来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改革上取得的突破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苏联的模式成为判别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之义。然而,中国由于正处于长达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封闭二元社会向开放多元社会、由统一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复杂过程之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并呈现出多元、异质、失衡、失范、无序的非常态化特征。因而,现阶段不可能构建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而只能在承认现阶段矛盾的基础上,在利益差异中和多元格局中实现社会的相对和谐。  相似文献   

16.
岳鹏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3-57,87
基于方法论的认识视角分析和诠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既是研究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方法论研究视域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原则;二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三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原则;四是过程与阶段的统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由于一以贯之地遵循和因时因地地运用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才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