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洪涛  李星卫 《成才之路》2009,(33):88-88
本文阐述了通过对试验线路——35KV倪羊、倪尖线接地形式的改造,有效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从而降低甚至避免线路在雷雨季节因雷击造成线路跳闸故障的发生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以后35KV线路耐雷水平的提高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湖州地区出现的强雷暴天气,造成了多条次高压线路雷击跳闸,给湖州市的供用电造成了严重影响.为防止和减少雷击跳闸故障的发生,在对线路雷击跳闸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防雷重要性的认识,对已发生过雷击跳闸的线路进行彻底检查,实测杆塔的接地电阻,并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杆塔的地段适当加长绝缘子的长度,给35kV线路安装氧化锌避雷器等.实践证明,采取防范措施以后,湖州地区高压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有明显下降,防雷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污闪故障跳闸具有季节性频发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区域性分布规律,指出了污闪跳闸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且与绝缘子的布置形式有很大关系;从预防线路发生污闪跳闸的管理因素、应采取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入手,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防污闪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是感应雷电压造成的,并结合长兴雉城地区线路雷击情况,提出能避则避,让雷电流不经设备入地,在雷击跳闸故障较多的10kV配电线路上个别雷击跳闸频繁的杆塔加装线路氧化锌避雷器等防雷措施.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有效预防因雷击而造成的线路跳闸.  相似文献   

5.
煤矿60KY变电所6KV侧双回路供电系统中,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不允许两回路线路并列运行。若两回路并列运行,当线路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会给选线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发生两相或三相短路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更大,会造成越级跳闸事故,使变电所全面停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20KV朱陈线安装消雷器后,线路跳闸率的降低,肯定了使用消雷器后取得的防雷效果,并简述了消雷器保护范围及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州地区输电线路合成绝缘子的使用情况,对合成绝缘子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消弧线圈的应用工厂供电系统的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10KV或6KV配电系统.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方式最简单,单相接地时允许带故障运行两小时,供电连续性好,接地电流仅为线路及没备的电容电流.但电容电流不能超过允许值,例如煤矿6KV配电网不能超过20A,否则接地电弧不易自熄,易产生较高弧光间歇接地过电压,波及整个电网.  相似文献   

9.
配网运行10k V架空线路开关夜间跳闸时有发生,给配网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同时也给居民用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不便。因此对10k V配网系统的夜间故障排除,确保供电质量成为电力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简要分析了配网10k V架空线路开关夜间故障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故障是影响电网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当今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的一半或更多,因此掌握湖州地区雷害现状,并采取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是确保湖州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文章论述了湖州地区历年来的雷击、线路跳闸情况和现有的防雷措施,对雷击输电线路形成的原理以及现阶段采取的防雷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0KV配电网为研究对象,针对配电网负荷数据实时获取难使线损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功率等效原则的电量法实现全天线损的估计.使用编程软件,结合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而以一个配电网为例,编写线损计算程序,得到全天24h线损估计;通过对得到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简捷方便,对配电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绝缘及结构两方面分析了35kV小车式高压开关柜易发故障的原因;介绍了为避免类似故障发生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同煤集团四台沟电气化铁路110 kv牵引变电所及接触网供电设备故障跳闸率对煤矿电气化铁路定量装车点的接触网设备结构及污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出了提高重污区接触网设备绝缘性能的技改方法,并附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无通道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故障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实现输电线全线路无通道快速保护的原理,并对各种故障类型的电磁暂态分析程序(EMTP)和madab进行仿真测试,以证明该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沙角B电厂的 6 .3KV厂用电系统接地保护在两次接地故障中都越级动作的情况 ,根据保护原理、故障时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及整定值 ,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本首先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由来,与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的联系与区别;接着论述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并从知识制品的角度分析知识可视化的本质;然后分析了知识可视化与教育技术、知识工程的关系;最后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和几种已有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网的连锁跳闸现象,对考虑连锁跳闸的电网安全裕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连锁跳闸事件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以及连锁跳闸的一般表现,通过分析论证,分别给出利用支路电气参数表示的安全裕度指标,以及利用系统总负荷表示的安全裕度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求取安全裕度的算法及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安全裕度的方法;最后通过IEEE39节点系统和IEEE14节点系统上的算例演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increasing use of computer–based resources to teach anatomy, although no study has compared computer‐based learning to traditional.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formats of anatomy learning: (1) a virtual reality (VR) computer‐based module, (2) a static computer‐based module providing Key Views (KV), (3) a plastic model. We conducted a controlled trial in which 6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had ten minutes to study the names of 20 different pelvic structures. The outcome measure was a 25 item short answer test consisting of 15 nominal and 10 functional questions, based on a cadaveric pelvis. All subjects also took a brief mental rotations test (MRT) as a measure of spatial ability, used as a covariate in the analysis.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The group learning from the model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on the nominal questions (Model 67%; KV 40%; VR 41%, Effect size 1.19 and 1.29,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KV and VR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on the functional questions (Model 28%; KV, 23%, VR 25%). Computer‐based learning resources appear to have significant disadvantag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pecimens in learning nominal anatomy.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virtual reality shows no advantage over static presentation of key views. Anat Sci Educ 6: 211–215. © 201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19.
在城网改造中,环网柜设备被广泛使用于中压10KV系统,本介绍了中压环网开关柜的发展历史、主要性能特点、设备选型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