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议报道一向是新闻报道中的难点,会议消息的写作也一向是消息写作中的“硬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会议报道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重大比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会议报道方式的呆板和陈旧令读者和作者同样头疼。我认为,要写出新鲜而又有特色的会议消息,首先应该做到两点,即“钻进去”和“跳出来”。  相似文献   

2.
周金泉 《新闻前哨》2023,(22):43-44
消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可形象地称之为新闻报道的“三板斧”。本文就如何写好“三农”领域的消息、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分享实践体会,为新闻采编人员做好“三农”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消息头的定义按照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上所言,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书中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与作用是一样的,消息头的主要作用是:  相似文献   

4.
抓“两点”爆“冷门”──谈谈怎样选择新闻报道点子湖北《襄阳报》韩书成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消息靠点子,通讯靠情节”。就是说一篇新闻报道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报道点子的选择。什么是新闻报道点子呢?点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关...  相似文献   

5.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6.
隋国良 《军事记者》2005,(11):22-22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炼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一些经验丰富的记或通讯员在把握了这一点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地榨出消息的“油”来。让标题或让导语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尽管“香味”不同,但作品一上版,都满纸飘“香”,让人一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7.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炼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为了把消息写得有鲜昧、美昧和趣味,一些经验丰富的记或通讯员总是千方百计在素材的提炼上下功夫,努力从寻常的素材中榨出“油”来。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报道中,消息使用频率最高,它是新闻媒介传播各种信息、进行舆论宣传的一种基本形式。消息写作也被视为新闻报道中“常规武器”。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人把消息看作是“小儿科”,致使消息难在报纸上唱主角。近年来。尽管不少报纸做了一些“主攻消息”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消息至今在新闻报道中仍然是个弱项。我们认为,目前在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2.
朱珠 《视听纵横》2001,(3):24-25
最近,各类新闻媒体纷纷看上了一个时髦的新名词——“资讯”。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都掀起了一股“新闻资讯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各家媒体争相打出了“资讯”牌。“资讯热”事实上是服务性新闻报道巨大潜力的外在表现,意味着服务性新闻报道的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练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一些经验丰富的记或通讯员在把握了这一点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榨出消息的“油”来,无论从标题,还是从导语上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些不同的香味,一上版,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4.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乡土味”,是指新闻作品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典型的地方特色。这类新闻不仅在本地区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而且能在全省、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我在基层搞新闻报道20多年,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勤奋耕耘,力求写出新闻报道的“乡土味”来,把精美的“土特产”奉献给广大读者。写出新闻报道的“乡土味”,首先选材要有地方特色,发现和表现本乡本土的“这一个”。旺苍县近20年来围绕“山”字唱“山歌”,全面开发生态农业,发展40多万亩杜仲商品基…  相似文献   

16.
在武警部队第二届“橄榄杯”新闻报道先进集体优胜奖中,武警贵州总队二支队荣登武警部队“十佳”大榜。消息传回筑城,二支队的官兵兴奋不已,都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大半应归功于咱们的攻“关”主任韩建华。“为官就该去闯关。”这是韩建华的口头禅。就是这句话,激励他带领二支队新闻报道员以平均每年上稿千余篇的成绩,连续三年夺走总队新闻报道先进集体的第一名。韩建华上大学时是学中文的。1996年3月,刚调任政治处副主任的他分管直传工作时,二支队的新闻报道工作都因在中央级报刊上稿篇数不够和稿件质量上不去而与冠军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7.
王紫 《军事记者》2014,(3):32-33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裁。而在军事报道中,消息涉及范围广、比重大、地位重要。采写消息最重要的.是要在新闻事实中选取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关键动态”。其主要特征是:新鲜性、重要性、象征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诞生使新闻报道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博、微信、论坛等都成为个人发布消息的工具。网络成就了一个自媒体时代,也成就了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这些消息,经过巨大的网络人脉的阅读和热评,就会成为一种网络舆论,影响着主流新闻媒体对报道题材的选择,甚至是议程设置。但是网络上的虚假消息、失实消息也很多,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如果不加以选择、核实就采用,往往会“被新闻”,造成新闻报道中的被动、甚至是严重的后果。本文探讨了在复杂媒介生态下谨防“被新闻”的一些方法,以期对记者同仁们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表在1993年4月11日《遵义晚报》上的消息《“婆婆”侵权“媳妇”胜诉》,开始,我对这篇作品能在全国晚报经济新闻大赛中获奖有点不解其意,因为此类题材的新闻报道已是屡见不鲜。然而,认真读数遍后,方悟出点道理来。因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后,企业状告主管部门,这在全市(遵义市)尚属首例”,消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样的“第一”而取胜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