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三世纪以来军队对罗马帝国的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杀戮和拥立元首,甚至还拍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掀起内乱,君士坦丁实行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解散近卫军,剥夺近卫军长官的军权,设立军事长官掌管军队;他改变军队的建制,创建巡防军,将机动作战部队与边境驻军相分离。通过改革,君士坦丁较好地控制了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军队成为保障罗马帝国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使军队发挥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舰队翻山     
在15世纪中叶,由于受到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持续打击,曾以统一、强盛、繁荣著称于世的东罗马帝国的处境每况愈下,国力日衰。而在东罗马帝国的东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迅速崛起。到了1453年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攻占了东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并将帝国的疆域扩充至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地区。东罗马帝国虽然大势已去,但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却依然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固守着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年轻有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穆罕默德二世发誓要夺取这座被称为“东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最后瑰宝”的城市。于是,他在1453年4月6日亲自统帅八…  相似文献   

3.
君士坦丁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创始人,是第一位承认井暖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基督教之能够在罗马帝国内赢得合法地位并迅猛发展、以至于最终成为罗马国教,是与君士坦丁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的。当然,君士坦丁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宗教政策在内,都是为了解决他当时所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他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贯穿其整个政治生涯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3世纪危机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帝国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出现了全面动荡,其时间之长,波及社会层面之广、危害之深在罗马帝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纵观3世纪危机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时的军队不再单纯扮演军事角色,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3世纪混乱的状态之下,军队以其独有的军事控制力左右着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成为危机的主要制造者和参与者。军队整体性质从崇尚保家卫国走向关注国家内部行政运作,军队成员行省化、"蛮族化"现象普遍出现,并直接对罗马政局发生影响。军队势力突破了元首、元老院的限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开始,近卫军便成为影响元首继承权的关键因素。在公元1世纪晚期,弗拉维王朝政府对此进行了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旧的近卫军进行整顿、改变首都武装力量的对比、安排元首之子担任近卫军长官和将近卫军派到边疆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弗拉维王朝时期,近卫军没有干预元首继承,反而成为拥护元首的主要力量之一。从公元69年弗拉维王朝第一位元首苇斯帕芗到安敦尼王朝末代元首康茂德之间的100余年时间内,近卫军干预元首继承的局面很少出现,罗马元首制维持了稳定局面。  相似文献   

6.
自君士坦丁一世始基督教在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国教地位,随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基督教的实力不断地增强,力图摆脱皇权的控制,帝国皇帝们的“至尊权”受到了教会的侵害,君权与教权之间产生了矛盾,自五世纪始,君权与教权之争愈演愈烈,到八至九世纪终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破坏圣像运动.结果是在政治上强化了中央集权,明确了皇权对教会的控制;经济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教会的土地大多落入军事贵族之手,促进了新兴封建主阶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拜占庭帝国(或称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始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启用东都——君士坦丁堡。该城雄踞博茨普鲁斯海峡西侧,原址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它扼守黑海和地中海、欧洲和亚洲两大交通要道。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这座古城之前,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欧洲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今天的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基本上保持着君士坦丁堡的原貌。 (1)君士坦丁大帝(306~357年在位) 即君士坦丁一世,306年继承父位被军队拥立  相似文献   

8.
君士坦丁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其宗教政策为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其皈依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召开尼西亚会议统一教会思想;使神职人员成为特权阶层;积极干涉基督教会的内部事务.这些措施都为基督教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对中世纪西欧政教关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了帝国全境的主教会议,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自此,基督教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都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全面控制,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分期标志,由此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中叶被称之为早期基督教,下沿至今被称之为晚期基督教。  相似文献   

10.
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的米兰敕令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态度的转变,也说明君士坦丁对基督徒扶植和保护的政策从帝国西部延伸到东部。尼西亚会议通过统一教义进而奠定了统一教会的基础。君士坦丁的基督教政策,既不是单纯出自宗教动机,也不是单纯出自政治动机,而是宗教体验与政治动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元首制的确立为罗马帝国带来两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随着元首制缺陷的逐渐显露,军队随意废立元首,军事政变不断发生,军队成为国家真正的统治者和主宰者。戴克里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新探索,为了加强君权,防止军队犯上作乱,确立了君主制,这标志着罗马帝国从元首制时期过渡到了君主制时期,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层人民中,在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是不合法的,罗马统治者对之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广为帝国境内人们所接受。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尔后进一步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御用工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是如何由一个不为统治阶级容忍的宗教,发展成  相似文献   

13.
赵悦意 《高中生》2011,(1):61-61
传说在公元193年,当时的罗马皇帝柏提那克斯被他的近卫军杀害.而想大捞一把的近卫军士兵对皇位进行拍卖,一个叫狄第乌斯的富翁拍得皇位并给了每名近卫军士兵一笔钱。然而皇帝的位子还没坐多久,这位赢家便被从远方赶回的罗马军队赶下了台,并得到了“赢者诅咒”——被砍头。  相似文献   

14.
戴克里先是继3世纪危机之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对行政管理模式曾进行过新的探索:初步确立了君主制、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完善了官僚制度,其政治改革奠定了晚期罗马帝国的基本政治框架。戴克里先的统治标志着罗马帝国从元首制时期过渡到了君主制时期,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君士坦丁一世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不仅保护和支持基督教,也对传统的多神教采取宽容政策。他对多神教的宽容是其宗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于实际的政治考虑,是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统一帝国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罗马帝国衰亡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并由多重原因促成已为学界共识。诸多因素中,军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要素之一。罗马帝国以军事强国,帝国的发展、壮大与军队关系密切。同时,在帝国深陷危机,走向衰微过程中,军队的各种消极作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帝国衰亡的各种主要原因(如奴隶起义、蛮族入侵、经济衰退等)都直接、间接与军队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探究军队与帝国衰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衰亡原因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君士坦丁缔造了东罗马帝国,其在位期间所推行的基督教政策对帝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宗教政策的政治动因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主要表现在:实行宗教宽容,巩固政治地位,扩大割据势力;利用基督教统一帝国;控制基督教,强化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18.
刘卫平 《文教资料》2011,(2):102-104
管理军粮虽然只是北宋转运使众多职权中的一项,但基于军粮本身在军事上的关键性地位,考察转运使与军粮供应经费来源的关系,在军粮的储备过程中与州级地方长官的关系,以及在军粮供应中与军队将领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宋朝军粮供应体系相当有益。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是中国军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河南督军赵倜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河南军事的近代化。他把清末河南的总兵和旧军改编为镇守使和河南陆军,组建宏威军、巡缉营等省属军队,从外引进毅军,扩充河南地方武装;大力整顿河南军工企业,改进河南武器的生产,用新式枪炮替换旧式武器,装备河南军队;继续推行清末以来的新式训练和新式军事教育,开办多所军校轮训官兵,提高军队的军事素养。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南军队的战斗力。赵倜督促所部尽力剿匪,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但因所用非人、军纪涣散以及性格缺陷,他没能使河南军队的战斗力达到更高的水准,在同冯玉祥的较量中落败。  相似文献   

20.
塞奥多西一世在乱世中消除蛮族军事威胁、平息内战分裂势力、维护帝国统一、深化君士坦丁一世开国的各项改革、推进以基督教尼西亚信经为核心的正统意识形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三世纪大危机”中军阀割据局面的重现,扶大厦于不倒。他以强硬的政治手段延续和发展了帝国皇帝专制统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并进一步推进帝国基督教化、改善军事作战体系、健全行政财政制度、力争拜占庭帝国社会物质和精神统一,对帝国千年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