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以情感染。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总是把他浓烈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  相似文献   

3.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假若语文教师冷若冰霜,又怎能使学生动情?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语文教材又颇具情感性,那些具有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王娟 《教师》2011,(23):75-7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人学习知识的内驱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8.
姚群 《学语文》2009,(6):51-51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锦狮 《学语文》2009,(4):50-50
“新课标”指小“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感”,由此可见,审美情感是巾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层面。因此.语文教师就一定要重视激发、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必须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语文索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慈悲心、羞耻心、孝顺心、关爱心,让他成为有情之人,让他情感丰富健康,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情趣,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无疑,这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高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并注意方式方法,以达成教改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不仅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落实“新课标”的一项操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科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那么,怎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呢?  相似文献   

14.
刘兆翠 《学子》2012,(12):14-14
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和暗示等手段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亲近、尊敬和爱戴以及憎恨的感情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走向成功。首先,从学生利益出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让...  相似文献   

15.
刘道丞 《双语学习》2007,(11M):126-12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这些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开启。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语言魅力,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进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提升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浪花,教师用情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陶冶,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如何让情感牵动学生的心灵,谈谈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笔者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就情感因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谈几点粗浅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许多理论、实证,都说明了语言具有体验性;语言也是起源于体验的。既然语言是基于体验而产生,那么,对带有特殊性质和特殊任务的语文课程而言,其教学的真谛应该是先从体验语言的生命开始,然后融入语言,最后把握语言。这也是语文课程中语言情感体验的魅力之所在,语言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又能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搭建一座二者统一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