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20,(3):73-79
西方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转向使丑彻底取代美的独尊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审丑思潮,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入审丑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由审美转向审丑最后走向嗜丑的发展趋势。丑学视野下探究西方20世纪审丑思潮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及审美趣味嬗变的内在互动,对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理念的建构和丑学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语言的审丑 ,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 ,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 ,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 ,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 ;“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 ,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 ,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丑”的表现 ,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 ,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 ,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贺借助修辞艺术,将"丑"引入审美领域,开拓了新的审美趣味,形成了完整的审丑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4.
学语言的审丑,是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在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学语言“丑”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长久的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美育所受到的重视并不轻,但对于"美育"一词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论。本文立足于美学、文艺学等理论,将美育定义为情感教育,包括审美教育与审丑教育,并着重探讨古诗词教学中的审丑教育,分析"丑"的体现,提出审丑策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的品质和高效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美学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安乐窝,丑学已非居于庙堂之外了,学者们对美学的三个阶段:审美(美学的正题),审丑(美学的反题),以及美丑合题时代的到来作了清晰的梳理,提出种种审丑的必要性,但是审视当前狂欢的大众文化形态,在文化工业的压迫下,大众的非理性精神思考下这种对丑的追逐,完全是一种美丑的颠倒、混乱,是一种审美短视的行为,这种美丑的移位是非理性的举动,我们需要对此进行研究,因为这种移位不是美学视阈下的正当行为,在它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大众异化的审美态度,这种态度是对社会的戏噱,而并非人类审美意识的丰富化,在美学进程的合题阶段必须排除这种大众审美的混杂和颠倒。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审丑美学内涵丰富,本文从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发掘庄子的审丑美学的相对性的真意。  相似文献   

9.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新兴艺术形式和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美学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决定性断裂。文化研究在后现代转向的语境中兴起,以反对艺术的自律为契机,因三代知识分子的努力而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空位处迅速发展,但是它在逻辑起点、文化层面和审美追求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自由的实践与创造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弥补了其不足并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