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思政是实现学科建设与德育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工作模式,既指向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德育教育理念,也是对高校德育理论、模式、内容、路径等维度的创新和超越,具有系统性、多元性、渗透性等特征,是高校和学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路径。基于我国研究生德育当前面临的育人理念、资源利用、队伍协同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学科思政的顶层设计、平台搭建、力量协同等路径深化研究生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理论模型,对中国14所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2424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和中介效应分析后发现,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和学术规范都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学术规范影响最强,科研实践影响最弱且对博士生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学术活动和激励政策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生培养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科研自我效能感正向部分中介了课程教学、导师指导、科研实践、学术氛围、学术规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中介效应达到76.85%。因此,学校应注重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度、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的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自信心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校内外、国内国外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集成和高效的多主体协同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力,推动硕士生、博士生的基础研究和新药临床前研究等科研创新,构建2个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平台;将医院、药检所和药企的创新特色与要求纳入研究生培养内容,构建3个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学术氛围和加强交流,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的立体网络,为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型药学研究生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实现方式,包括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术交流机制、增加科研实践机会、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等.实践表明,重视科研实践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高校推进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调查高校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特点,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导师指导、搭建学术平台、增加学术交流、重视科研实践、加强质量监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资源等多途径,培养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学科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的同质化问题,文章在课程体系、培养机制和指导过程改革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差异化、局部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学术硕士的创新科研实践能力和专业硕士的创新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研究生协同培养和科研能力各变量之间关系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10所高校的212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生协同培养的院际培养、校际培养、国际培养直接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院际培养、校际培养和国际培养组成的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中,院际培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最大,依次是校际培养、国际培养;性别、婚姻状况、不同年级、不同担任干部经历在科研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需要构建多元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研究生协同培养和科研能力各变量之间关系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10所高校的212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生协同培养的院际培养、校际培养、国际培养直接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院际培养、校际培养和国际培养组成的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中,院际培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最大,依次是校际培养、国际培养;性别、婚姻状况、不同年级、不同担任干部经历在科研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需要构建多元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和协同性的工作。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基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应用型高校可通过创新的教学体系、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创新的科研实践体系等三大路径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合作共赢的一种模式,它为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协同创新主体以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学科—专业—产业链之间的交流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培养资源的共享,开拓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研究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存在日常计划与组织、社会激励的利用、小组任务管理、研究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学术研究的管理、学术发展管理等六个维度。不同成功程度的研究生在科研隐性知识的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程度和不同学科研究生在科研隐性知识结构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最后,论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普通省属高校存在获得的政府资助偏低、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依托,对其创新能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了"基于学术网络"的多维度导师团队,实现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指导;构建了研究生为核心的"核-壳"多角色转换培养模式,强化了创新能力的多维度培养;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创新视野;构建"本硕融通"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延长了创新能力培养周期,夯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方向。研究生教育应坚持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设立对接国家行业需求的特色研究方向,构建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队伍和导师团队,协同校内外科研资源、产业资源,建立起学科交叉、协同融合的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全球化进程,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正不断加快.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研究生教学、科研及实践平台的多样化,提升学科水平,已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例,从科研平台、学术起点、科研水平、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作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度挖掘二者的特有功能、科学认识差异化理念、克服重后者轻前者的误用、优化学科建设治理生态是高校实现高效治理的新课题。分析了当前对两类评估被动式应用和其在学位授权点治理中特殊作用的缺失,在剖析两类评估特征的基础上,从两个维度研究了二者在高校学位授权点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协同治理的可行性。提出三个协同治理建议:在学科发展时空布局上,注重不同生命周期学位授权点两类评估的协同;在学科生态布局上,理性认知二者互补的评估机制与结果,注重学位授权点布局生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在建设资源布局上,注重根据学科新生态布局进行资源配置,建立信息跟踪等支撑体系,助推构建高校内部质量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10项因素的影响。这10项因素又可分为素质因素和培养因素两类,前者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本动力,后者是其外因和重要条件。调研表明,对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发展,素质因素所起的作用大于培养因素;在单项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和导师培养的作用最为显著;认知水平、科研实践与学术氛围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智力因素、科研条件、社会实践的作用不显著;课程设置、科研激励制度的作用比较薄弱。藉此可以对当前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鹏  施琦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87-189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培养品德结构完善、知能系统全面、素质能力优良的现代化人才而制定出的。对培养过程的诸多要素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实现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针对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缺陷,以西方国家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和现实经验为参照,在分析现有模式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转变观念,完善制度,从而实现重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科研及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重点培养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科研学术道德,实地及资料调研,科技项目申报,课题制定与分工,实验方法建立与实现,实验结果分析与改进,科研成果总结及汇报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分析,从科研学术道德到项目申报完成,都有了系统规划,对于促进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培养,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结合学校物理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教学平台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科研转化与学科交叉,拓展创新实践项目;开放实验、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互为补充;利用科研院所和工厂企业资源,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多元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革新;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了实验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实践教学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