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农村区域内,农村小规模学校肩负着为适龄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的重要责任,是乡村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推动农村学校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教育政策,但农村小规模学校仍然处于社会教育框架的边缘,其发展困境依旧存在。因此,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进行实践探索具有现实意义。陈宗成在其著作《区域规范性教研共同体建设及其实践》中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指出,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是促进区域内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基于我国当前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大且不平衡现状的必要破局之道,合理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将会为促进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意义入手,选取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全面考察当前教研实施中的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状况,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成效,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包括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联片教研的呈现给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以生命的动力,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校际间的有效合作及优势互补使我中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实践证明,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是联片教研让我们农村小规模学校走向"小而美"。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农村中便应运而生了一些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这些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生源欠缺、硬件设施落后等许许多多的问题,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寻求解决办法的责任。联片教研就可以将这些学校的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学校设施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间的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小规模学校间教研活动优势互补,有效促进这些学校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片教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理论的协作共生品质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使命相耦合,彰显了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单元中,唤醒教师主体意识,强化教师的教研反思能力,以重塑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中,建立扁平式的学校教研结构,构筑合作的教师教研同僚性关系;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环境中,提供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制定校本教研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多元文化的共生,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7.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首推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已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然而,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校本教研的开展大多处于一种低层次、低水平和低效率的发展状态.因此,发挥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义务学校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借助有关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研究团队提供专业服务,以点带面,尽快建成一定数量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学区化校本研修示范区,以带动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民族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西桂林市、河池市、柳州市、玉林市、贺州市下辖12个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校办学条件、乡村教师队伍水平、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等方面均得到改善,但也存在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打造“高校—小学”共同体、分区域打造学校联盟、建设高质量乡村学校等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策略,从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通常集中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除了要补上硬件“短板”,更重要的是补上软件“短板”,这就需要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定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面临着流动频繁、专业素养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探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普适性专业化发展措施的落实基础上,通过增强自我身份的认同感,积极提高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努力成为立足农村实际、振兴乡村教育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魏兴存 《学周刊C版》2020,(15):177-178
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是关系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会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尤其是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其教学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更应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教研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辅助性手段,能够消除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其教学工作水平。本文将通过分析农村小规模学校网络教研的意义,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脚步在快速迈进,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在新形式下出现农村小规模学校,适应了农村发展现实需要,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很多教研活动几乎无法开展,甚至连简单的听评课也搞不起来,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联片教研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联片教研是以新课程及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间的有效合作及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全面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人口形势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发展规模缩小,逐渐显现“小”“特”样态。人口变化带来众多教育新态,如低班额、小规模、联盟共同体、按需式教与学、高质量体系等;也催生出诸多的改革方向,如小班化教育实施、特色化学校发展、区域化教师培养、联动式教研活动、个性化教学设计、定制化学习管理等。以新趋势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带到边疆农村、边远地区的基层学校,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异步教研”倡导“求同存异”、“示范课”突出“示范引领”、“同步教研”追求“异曲同工”,使不同地区参与者实现了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以任务型为导向的“分工式”传统教研形式过于单一、压抑教师教学积极性与自主性、弱化教师合作的问题,基于教师教研协作区的实践经历,探索教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模式及其保障机制。首先,依托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形成集体备课新流程;其次,借助“参与式集体教研”活动,形成区域内集体备课共同体。提供专业支持,培育共同体文化,完善考核制度,设计阶段评价机制,搭建发展平台,构建团队包容机制是完善和强化教师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诸如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交流机制与鼓励政策不健全、学生生源持续消退等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稳定的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盘活优质资源,完善并落实城乡教师交流鼓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适应校本教研的发展形势,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开始成为大家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由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念的教师建立起的研究共同体,凭借团体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一、“校本研究共同体”的概念界定由于受地域、时间、资金投入等原因的影响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研究只能成为一种理想。我们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17.
建构数字化教育生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STEAM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支撑。文章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STEAM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智能技术与STEAM教师在学习环境、教学平台、教研体系、学习共同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践中,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学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化、数字化”STEAM校园环境,建构STEAM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教研体系”,形成以“数字化支撑”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教育数字化赋能STEAM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教师成长新需求要求教研工作突破传统模式,推进创新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育综合优势,成立直属附校学科教研共同体,整合多所附属学校和大学学科资源,聚焦学科教研核心,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不同学校、学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定制化设计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将大学学科和专业资源与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进行有效连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形成了“大学-附校”共同体教研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Z省H县两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调查发现,"距城远近"深刻影响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表现为直接决定农村家长的择校,决定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的质量,决定学校建设投入的收益.本研究通过对校长、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深度访谈和叙事分析,揭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真实群像,分析教师、学生"去"与"留"选择所带来的小规模学校发展困境,表现为距城较近的学校学生流失殆尽,但教师集聚;据城较远的学校滞留了大量学生,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堪忧,整体上存在教与学的主体错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小规模学校要与乡镇中心学校结成共同体,通过专项扶持,走差异化、乡土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斐 《教育探索》2009,(6):83-85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集中地表现为“鸵鸟主义”和功利化取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缘于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环境功利化和教研活动行政化。改变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状态”,一是应指引教师开展基于专业成长的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二是应建构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