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育教研是当前德育工作的短板,短于观念、短于规范、短于常态、短于优质。要推动德育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发展,就需要积极构建高质量德育教研体系,要以德育的“软教研”,成就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硬实力”。一、高质量德育教研的价值追求建立高质量德育教研的前提是通过明晰目的、优化过程、建立制度、创新形式、强化自觉等策略,使德育工作离不开教研,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德育教研的三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没有高质量的德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德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研质量的提升。但是,提起教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科教研,如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等,对德育教研的研究与论述不多。综观当前德育教研,凸显出几大状况:一是泛化为教学以外的事务性交流“大杂烩”;二是窄化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研讨;三是固化为仅有班主任参加的例会;四是散点化为落实当前任务或解决当下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  相似文献   

3.
教研活动是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学校两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数量不算少,但教研活动的质量却差强人意,甚至教师们多认为“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要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更有效果。这是误区。〈br〉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br〉 (一)有计划,无规划,随意性较大。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每个学期都制定,但如果将几份教研活动计划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每学期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缺少系统的规划。每次公开课都强调朗读指导、学法指导、教师评价……观点漫天发散,似乎一次活动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深入,缺乏对研讨内容的提炼与归纳。再不然就是跟风,什么话题热就做什么,今天“高效课堂”,明天“自主学习”,后天“语言表达”,看似热闹,实则随意。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网络教研是一种新的网络教研思路,它以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为指导。在内环境方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提倡构建基于教师分工合作的网络教研链;在外环境方面,强调打通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联系的关节,建立互补共生机制,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生态型网络教研是一种新的网络教研思路,它以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为指导。在内环境方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提倡构建基于教师分工合作的“网络教研链”;在外环境方面,强调打通网络教研与现实教研联系的关节,建立互补共生机制,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看似一项只涉及教师学习研究的工作,实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学校管理中所有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校现实基础,选准合适的突破口。那么,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校本教研应走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传统教研活动手段单一、时间紧张等弊端逐渐显现。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在此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突破传统教研瓶颈,打造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学校内部和周边的现有资源,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并在问题研讨中提升教师的水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这些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体现。但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如研讨课的非常规状态带来的无效研讨,缺乏较为独到的观点和高层次水平参与的研讨所带来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无问题意识所带来的无收获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要解决新课程推进中已经存在的难题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必须搭起一座"连接"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什么?就是当前自上而下大声疾呼的"校本教研"。 已经和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校本教研,到底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要解决新课程推进中已经存在的难题和不断出现的问题,必须搭起一座“连接”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什么?就是当前自上而下大声疾呼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1.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2.
德育事关天下安危和社会和谐,事关伦常次序和社会正义,事关个人生存智慧和幸福生活。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逐步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当今德育却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本文尝试建立一种行动德育的框架体系,以期破解德育的现实弊端,推动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长期以来,关于对学生教育的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特别是对一些纪律较差的问题学生,要引导他们步入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实践中去,实施体验教育。以身作则,彰显德育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强德育工作,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4.
没有人的道德是完美的,绝对的道德精英是不存在的.凡人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人们做有缺点的好人,即有向善之心、是非标准,而不是去做永远也达不到的道德精英.同时,学校课堂教育在构建凡人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向生活化的德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又怎么样呢?”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必然把你连同你的教育一同抛弃。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16.
走向心灵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道德的成长的大背景下、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走向心灵的德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正> 1 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于是针对教师的各种荣誉称号,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的评比接踵而至,这对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评比中我们也发现,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论文与他们的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学质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这些教师提供  相似文献   

18.
知识道德和生活道德这两种分属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道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生活道德是基础,是知识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同样,生活德育也是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部分。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脱离,表现为德育的知识化、学科化、理想化、功利化。从本质上看,德育与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倡导生活德育是德育改革和创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不管教研的形式怎样改变,都面临着不断生成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大多数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只要涉及教学研究,教师在专家面前似乎只有聆听、记录、附和的习惯,而没有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设问质疑的勇气.思维方式要么是"听专家的"、"专家说了算",要么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侵犯".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这已成为教研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连根 《上海教育》2008,(14):25-25
目前学校教研文化是具有很强行政色彩的“行政型教研”。这种“行政型教研”的特征在于教研组成为学校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其活动一般为“学科教学进度安排”“传达学习上级要求”“布置任务”等。久而久之,学校管理的封闭状态使教师的信息量比较少,视野也不够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