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学前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对于幼儿园、小学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如何全面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出了相关的指示。我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将幼小科学衔接列入中小学“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福建教育》2022,(8):4-5
<正>编者按:幼小衔接是一个家园共同关注的话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统筹各方资源。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与以往有所不同,国家开始从行政层面大力推动幼小双向衔接。在“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应如何积极作为,如何科学有效地持续优化幼小衔接工作呢?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小学音乐教育入手,做好幼小衔接,成为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提出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目标是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以及“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蓉  黎婧 《福建教育》2023,(3):32-33
<正>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还指出,要强化衔接意识,坚持幼小双向衔接,协同合作。在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塑了幼小衔接理念,将幼小衔接工作的着力点从“单向衔接”转向“双向互动”,开启了幼小双向衔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艳梅 《动漫界》2022,(20):16-17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我园聚焦入学准备的关键点,通过家、园、校三方合力,借助"四篇章"行动,帮助幼儿从精神上到能力上做好全面...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2022,(25):4-5
<正>编者按: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幼儿园、小学同时提出幼小衔接具体要求,并明确了“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推动双向衔接的重点任务。文件的发布,令我们意识到:要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离不开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合作,离不开科学的入学准备工作和入学适应工作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8.
胡雯 《云南教育》2023,(Z1):37-40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是儿童结束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程。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幼小科学衔受到广泛关注。为积极稳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工作进度安排,先试点积累经验,后铺开全面推进。寻甸县(以下简称“我县”)7个试点园(校)于2021年8月开始,成为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从调查幼小衔接现状、构建“五位一体”幼小衔接协同机制、凸显幼小衔接机制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林香妹 《新教师》2023,(2):63-64
<正>“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转换,意味着儿童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向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过渡,它关系着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小衔接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作为首要任务,明确要积极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衔接,  相似文献   

10.
白丽萍 《动漫界》2022,(8):67-69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入学准备"大多与"幼小衔接"并提,二者界限模糊.2021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中附带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将"幼小衔接"划归为两项相互联系又重点各异的工作:一是由幼儿园引导的"入学准备"工作,二是由小学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从未间断过,但关于“怎样的幼小衔接才是科学有效的”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颁发,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幼儿园入学准备与小学入学适应的教育指导给出了明确要求,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厦门市湖里区作为福建省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区,也展开了新一轮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有准备、有纲领、有目标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是备受家长和幼儿园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幼小衔接”衔接什么、“幼小衔接”如何衔接、“幼小衔接”何时衔接,也成了被广泛追问的问题。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提出了“科学幼小衔接”的要求,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解答了幼小衔接内容的问题,提出“科学幼小衔接”贯穿幼儿园教育全过程,解决了有效衔接何时接的问题。那么“科学幼小衔接”如何衔接呢?其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而应是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过程,同时还应有家庭的配合与支持,这才是对如何进行“科学幼小衔接”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目前家长、幼儿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幼儿园入学准备过度或者无效,与小学入学适应过短或缺失,造成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感受到“断崖式”的落差。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要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双向衔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是当下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索大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国进行了为期5年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合作研究,这是我国国家层面本土开展的第一次幼小衔接的探索研究。2016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市共同举行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确定宣传月的主题为“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幼小衔接首次在学前教育宣传月中亮相。2017年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强势开端V:幼小衔接》的报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幼小衔接的研究。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幼儿园入学准备与小学入学适应的教育指导从国家层面给出了明确要求,进而也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幼小衔接的探讨。40年来,我国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从来没有间断过。期间,我们不仅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幼小衔接理论、幼小衔接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对我国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幼小衔接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讨论的热度只增不减。本文欲从根源上、从历史中重新思考幼小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雪 《四川教育》2023,(23):45-46
<正>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四项原则: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双向衔接”即幼小协同,进行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承接。然而,目前的衔接工作往往存在重“幼”轻“小”的误区。《意见》明确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引导。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互相呼应的过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当下的社会焦虑形态已经慢慢投射到儿童的身心之上,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去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认真倾听和给予儿童发表意见的机会,回归常态成了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日,从太原市教育局获悉,2022年秋季学期起,太原市将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目前,全市27组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先行先试,实行试点带动.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全面育人的重大决策.为了把幼小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帮助儿童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吴丽钦 《亚太教育》2023,(14):13-1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园、小学的科学衔接做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社会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基于此,通过结合五大领域教学、围绕儿童绘本阅读、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等措施,实现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陈瑜 《福建教育》2022,(8):16-18
<正>202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将“社会适应”作为考量儿童入学适应的关键指标之一,引发了我们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与有效实现幼小衔接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关注与思考。以往,我们常将学习与生活准备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较少从儿童社会性发展视角进行专项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社会性发展好的儿童在情绪稳定、人际交往、自信心、学习成绩上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特别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更快融入集体,与新老师、新同伴能否良好互动,在遇到困难与问题时能否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20.
<正>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支持“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小衔接中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项目组于2021年11月对各类型幼儿园开展了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教师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实施过程与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幼儿园大班教师为调研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