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有效地整合了“中国革命传统”的相关文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实现中国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是新课标中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结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课文,从内容整合、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三个角度,详细谈一谈深度学习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作为两大任务群来学习,体现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强化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以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它所铭记的历史越久远,...  相似文献   

3.
陈园园 《江西教育》2022,(35):31-34
<正>语文课程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了31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旨在通过不同阶段、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革命传统作品,向学生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革命精神,凝聚革命信仰,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不少教师在教学此类作品时会忽略这类作品特殊的文化价值,没有立足课程育人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教学内容开发,或是缺乏挖掘这类作品育人价值的有效教学路径和具体教学策略,导致学生很难通过作品的学习,获得革命精神的滋养和革命文化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强调要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学生主体参与、走向有意义的学习,这为落实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整合的理念,打破教材自然单元的划分,重构专题学习序列;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的个人体验,真正走进革命传统作品;积极开展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为学习过程注入活力,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类作品距离当下时间跨度较远,学生在认知与理解上有一定差距和难度,往往难以产生共鸣。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论述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来改进教学方式,并提出了革命文化类作品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要点,即把握好整体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对应性、各个任务之间的关联性、个体学习任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任务的可评估性,以期突破现实困境,让革命传统教育“活起来”,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类作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专列为"学习任务群9",并且规定了"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可见革命传统作品在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作品"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备珍贵的文献价值,研读这些...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它首次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其中选择性必修的六个任务群之一。此任务群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反映中国革命传统的作品,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要求传承革命文化,统编版教材也设置了两个研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任务群。近年来,这类作品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教考衔接”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新课标与新高考的角度,搭建学习支架,设计关键任务,以期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实现“教考衔接”。  相似文献   

9.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它们是传承与弘扬我国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启动、经过、拓展等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突围,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获得精神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任务群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师生对教材部分内容的心生畏惧而导致实施过程浅白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一些经典作品因艰涩而产生的陌生化,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中对部分作家望而生畏的距离感,导致难以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本文以《屈原列传》《记念刘和珍君》群文读写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学习探究内容的重组、学习素养目标的界定以及学习方法维度的建构,思考学生与教材、古人与今人、课堂与课外等,甚或是学生与老师“双向奔赴”的契合点,让课堂变得既充实深刻又生动立体。  相似文献   

11.
大单元可以整合学习资源,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对革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是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路径选择之一。开展大单元教学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构建单元目标。既而围绕单元目标的实现,创设真实情境,构建单元任务,搭建任务支架,设计覆盖全程的表现性评价。革命传统作品的大单元教学旨在整合学习资源,梳理革命历程,使学生知晓革命文化;还原历史场景,激活情感体验,使学生体认革命精神;延伸文本内容,链接现实生活,使学生践行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的顶层设计、课标编写组专家的高端引领,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缺乏可操作性的中间带。充实中间带,需要真正理解革命文化与其载体(革命传统作品)的关系,并有能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线的教育教学行为。革命传统作品从研究领域到教材转换,再到进入课堂,要开发出具体的专题学习(如《故事新编》),以支撑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要给出故事原型,梳理新编的人物与情节,真正理解庸众形象的意义,深入挖掘鲁迅式结尾的意蕴,找到革命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传承与再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习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活动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革命文化作品研习,能提升思想认识,获得精神收益,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老山界》时,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语文学习情境,采用革命文化作品教学五步法:明确主题、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开展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提升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的顶层设计、课标编写组专家的高端引领,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缺乏可操作性的中间带;充实中间带,需要真正理解革命文化与其载体(革命传统作品)的关系,并有能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线的教育教学行为。革命传统作品从研究领域到教材转换,再到进入课堂,要开发出具体的专题学习(如《故事新编》),以支撑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学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要给出故事原型,梳理新编的人物与情节,真正理解庸众形象的意义,深入挖掘鲁迅式结尾的意蕴,找到革命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传承与再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郑丽娜 《新教师》2023,(2):34-36
统编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将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集中在一个单元中,更加突出了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学习任务群和革命文化作品为研究对象,先分析革命文化作品的育人价值,再利用学习任务群将育人价值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接着通过理论论证、事实论证提出具体的反思建议,从而达到提高革命文化作品教学质量,优化课程思政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高中物理新教材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这也是一次教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本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特征:以“设计”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学习为载体,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活学活用,既打破了小说教学常用的套路,也突破了学生阅读小说的惯常方法与思维局限,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平淡”走向“兴味盎然”。“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制约,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是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的统编教材之中,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三个学习任务群一起,成为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以课程形式让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对革命先烈不朽的英雄事迹、爱国精神、革命人格加深了解,进而陶冶情操、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媚 《读写月报》2023,(9):34-38
<正>【教材分析】“尝试写小说评论”是统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习任务。此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标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实施使用,单元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单元视域下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这个难点也凸显出来。通过梳理当前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单元视域下学习目标设计的操作路径,并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苦难与新生”单元为例,分析了学习目标设计的常见问题以及修改建议,为语文教师制定更为合理的课时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达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操作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