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灾害因其强大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震发生后,媒体的报道会直接影响到公众认知、群众舆论和社会稳定。本文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此次云南鲁甸地震中的报道为例,浅析《人民日报》在地震报道中讲求时效性、现场感和人文关怀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发明家孙克恂对地震起因有新说黄山著名发明家孙克恂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地球弹跳触发地震》的学术论文,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各国关于地震成因的理论很多。例如,日本以力武常次教授为代表的地震学派认为: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3.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涛 《金秋科苑》2011,(10):67-67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漫谈地震     
2006年7月28日,是我国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唐山地震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倒塌民房530万间,在震区及周围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沙冒水,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及采空区坍塌等。一夜之间,使这个工业重镇化为一片废墟,灾情之大举世罕见。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有4000多年,有关地震的记载相当丰富。“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第八章,是我国人民对地震现象的最早描述。诗中形容地震…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13,(6):1
事件不久前,我国云南、西藏、广东、山西等地先后发生3~4级地震。2月19日,发生在云南巧家县境内的地震被成功预警,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发出地震预警的机构并非国家地震局,而是一家民间地震研究所——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和预测有何不同?地震预警机制到  相似文献   

7.
读贵刊去年9期上《消灭大地震的构想》一文,对作者“以震灭震”的大胆设想深为钦佩的同时,又对这种新思路产生一个疑虑:在至今人类尚无法掌握大地震(真正)成因的前提下“冒险”行事,是否会适得其反呢?笔者认为,虽然大小地震成因很复杂,但可分为偶然成因和普遍成因两种可能性。前者主要形成小地震,后者主要形成大地震。笔者记得,贵刊1999年9期曾登载了《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的文章。笔者认同该文的观点并写了读后感刊于同年12期。时至今日,笔者仍坚持这一观点,除该文所列理由外,笔者还有一个自认为可作有力证…  相似文献   

8.
本人从收集到的有关地震资料来看,地震前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就记载有地震生物反应共126条,涉及动物24种,主要有狗、鸡、鱼、鸟、马、牛等。  相似文献   

9.
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一套名为“ICL”的地震预警系统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了10秒、57秒预警,触发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昆明、昭通、丽江,四川省境内宜宾、凉山、乐山等地26所学校的警报. 消息一出争议四起.许多民众认为仅仅26所学校收到警报范围有限;有专家称类似预警意义不大,最需要逃生的极震区内居民,从理论与技术上几乎都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收到预警;还有学者从法律层面提出如何界定地震预警的合法性问题,毕竟如果预警错误,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4,(9):20-21
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一套名为“ICL”的地震预警系统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了10秒、57秒预警,触发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昆明、昭通、丽江,四川省境内宜宾、凉山、乐山等地26所学校的警报.消息一出争议四起.许多民众认为仅仅26所学校收到警报范围有限;有专家称类似预警意义不大,最需要逃生的极震区内居民,从理论与技术上几乎都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收到预警;还有学者从法律层面提出如何界定地震预警的合法性问题,毕竟如果预警错误,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辞海》“地震坝报”一条中说,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地震分布和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条件的研究,通过对各种地震前兆现象的观测来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众》2000,(1):10-11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要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其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目前人们对地震成因及其发生规律还知道得很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地下深层变化过程,不  相似文献   

14.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时间,大家都在网络上互相询问、报告震感、记录受灾场面的信息。但在这些消息中,有一样东西却悄然走红,那就是"地震云"。成书于明清时代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专门论述了"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即天空中出现条状的"地震云"。近现代首位提出"地震云"概念的是一位日本政治家。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云南贵州等地是地震高发区,而这个地区的地震有一些可能是大雨诱发的。去年夏天,广东湛江流传一条"大雨将诱发地震"的谣言。原来,地处半山坡的某村地面出现多处裂缝,造成多家村民的房屋被拉裂,于是他们  相似文献   

16.
“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然后乃有事业可言。”这是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抗战前书赠史念海教授的中堂上的话。60多年来,史先生以此为座右铭,孜孜不倦,苦心孤诣地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著述甚丰,成绩斐然,与谭其骧、侯仁之并称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界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名传中外。 一心治学为报国 史先生1912年出生于山西平陆县。193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在校时受清代乾嘉学派的影响,对考据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年级时,就撰写了《两唐书地理志互勘》、《西汉侯国考》等论文,受到了当时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沿革史的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的赏识,经顾教授介绍,加入禹贡学会。禹贡学会取名于中国古代《尚书》中一篇系统的地理著作《禹贡》,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部贵州、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岩溶(卡斯特)分布区,特殊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本文介绍了岩溶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成-泰顺地震资料和地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果,对文成-泰顺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地震地质灾害具规模小,威胁性大,突发性及隐蔽性等特点,其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进一步的成因分析发现,地震地质灾害与地震强度、震中距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地震地质灾害随地震震级增大而呈加剧趋势,地震发生后,岩土体变松散,在冰冻、台风、暴雨及长时间的降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后期次生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本研究可为相关部门编制地震地质灾害规划提供参考,对进一步做好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究地震     
2008年5月1 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8月四川松潘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之后,同省境内再次发生的7级以上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北京、宁夏、云南、上海等十几个省区市均有震感.时隔32年之后,与松潘相距只有几百公里的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地震?为什么此次地震如此强烈,而且余震不断发生,7在这片大地之下,到底涌动着一股怎样的力量,让巨大灾难突然之间从天而降呢?  相似文献   

20.
一月四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登载了一则云南丽江专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地宸这个名词对一般人来说虽然并不生疏,但对地震的为害性想的却不具体;对于曾受其害的甘肃及云南西部的人来说,地震总是可怕的。大地为什么会震动呢?为什麽它竟会使一广大地区的人民受到损害呢?这的确是一值得研究的问题。当人类还不能用正确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时,往往把这个现象归之于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