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实践性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把握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要以课程目标为旨归,实现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转向。本文以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假日劳动主题实践作业是学生在假日期间开展的以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作业,强调“家校社”协同实施,是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载体之一。在分析假日劳动主题实践作业定位的基础上,从目标、内容、评价等维度明确设计导向,以整合式、序列化、项目型为策略设计适合学生生成与发展的作业,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价值自觉,提升劳动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要建立在各自特质基础上,构建普适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高校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性、专业性与服务性特征。按照学科与实践两类课程形态,结合校内与校外两个空间场域,根据通识-专业-素养的逻辑路线,搭建劳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融合课程与素养拓展课程架构。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培养的难点,打通课程校地协同推进的堵点,消解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痛点,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动手实践为重点,以任务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体现实践性、思想性、真实性、统整性、序列性等特点,在广度、难度、深度等三个维度上有序进阶,通过课程模块、主题任务、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以北京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劳动实践为依托,分析大学生面对劳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通过理论、实践和数据分析,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教育现状问题,从制度、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劳动教育多点性和连续性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下城镇小学生农作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下降、劳动体验匮乏、农作知识缺乏等问题,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三毛小学开展了新三毛“小童务农”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从体系化的内容架构、新样态的实施策略、过程化的育人策略、动态化的多元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主题化设计、项目式实施、全员化推进,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协同化实施,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探索以课堂教学渗透、化学实验强化、课后作业评价、校本课程实践为途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通过真实劳动实践,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理解,让“劳动”与“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活动方式十分契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二者融合实施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究,以及在劳动技术教育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两条路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达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基于学生的成长视野,按照“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大领域进行编排设计,在劳动教育主题内容的编排上也遵循着这样的线索,体现为个体成长视野、社会成长视野、公共成长视野三个领域,从微观到宏观涵盖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教师可结合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进行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2.
向艳  张萌 《教学与管理》2022,(21):76-80
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劳动观、育人观和课程观的突破与变革。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劳动素养在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实施及评价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逆向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理念与要求转化为教学实施与行动的方案,实现其思想理念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以育德为核心、在完整的实践探究中开展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项目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适切路径.基于劳动教育、学科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三者的关系及各自的特点,高中思政课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项目须包含"项目规划—项目开发—项目实施—反思总结"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重点考察"主题内容、实践形...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教育的育人持久性和实践长期性,以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相关理念与思路的科学指引,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需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互联互融的大过程评估思路。本文基于劳动的实然状态及其教育本质的育人性、实施的持续性等相关理论内容,并联系幼儿园劳动教育及其评价实际,对基于过程评估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内涵价值、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再结合实际做法系统论述了过程评估导向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思路,以助推落实劳动教育的育人性。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作为最基本的劳动形态,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积淀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实施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逻辑。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面育人的有力保障、教育困境的破解之道。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弱化、劳动实践虚化等问题,亟须加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为充分发挥体力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需要突出体力劳动价值导向、重构体力劳动教育内容、拓宽体力劳动实践途径、创新体力劳动实施方式和强化体力劳动评价引领。  相似文献   

16.
列宁立足于俄国这样一个东方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围绕着推进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主题,聚焦“为何推进劳动教育”和“如何推进劳动教育”两大课题,分别就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施方略展开了长期而深入的理论探索,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劳动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新时代,深入探讨列宁劳动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挖掘其深刻思想价值,对于有效推动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城区小学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劳动场所缺失以及劳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通过分析城区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展长周期的校内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其他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多维度推进劳动教育实施、深化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渗透交融、强化多重身份式劳动实践,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劳育人的综合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真正实现以劳育人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旨在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对劳动教育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可以根据理论指导,从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劳动比赛、社会实践、学科渗透和家校共育等方面探索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