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从宋初到清末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南宋是其鼎盛时期。本质上,书院是一种与官学相对的私学式的高等教育,它独特的教育教学与组织管理特点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对当今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书院作为当世重要的教育、学术和文化组织,其教学制度以新理学为圭臬,融合了儒释道学说的精髓,通过学术会讲、民间讲学、游学论道等形式,营造了气象万千的学术氛围,培养了一大批士林翘楚,其独特的文化选择为宋代儒学的复兴、书院精神的肇事、后世书院学术路径的积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学规是指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制定学规,是书院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书院管理的重要措施.探寻位居中原的河南书院学规的历史脉络,呈现日益成熟完备的历代河南书院学规之概貌,以挖掘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弘扬国学、传承书院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佛教的寺院教育发展到宋代,呈现出不断与儒学相融合的趋势,并且对宋代书院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教学方面,具有以下五种特点:书院将教学与学术相结合,形成研究型教学,采用兼容并蓄的教学方式,形成开放型教学;以自学为主导,质疑问难为特色,形成自由型教学;在美的环境中去陶冶学生的心性,形成美感型教学;提倡尊师爱生,以诚相待,形成师生闻的融洽型教学.在书院这些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中,始终贯穿着佛教寺院教育对其影响的轨迹,在这种影响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佛教文化与儒家理学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多元文化的融合对于我们现今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钟错  卢祖琴 《考试周刊》2007,(30):11-12
书院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书院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术创新、人格教育、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颇具特色,对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胡希  彭玥 《成才之路》2020,(11):21-22
自唐代以来的书院文化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宋朝时则因其兼容并蓄的风格和爱国主义情怀等特质蓬勃发展。文章通过考量宋代书院文化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进一步分析其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启示,助益于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秦平  王敏  张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2):111-113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鏊与启迪。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并提出了书院教育思想对于更新高等教育课程理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延绵千年,为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有书院办学历史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应当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精髓,传承书院办学精神,追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目标,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鼓励特色与创新融合,推动专业与科研引领,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结合,守正出新,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9.
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在历史教学目的上,强调明理修性和经世致用,凸显道德教化、资政鉴戒和民生实用;在历史教学素材上,实行史籍与经籍相融,引入当代学者,尤其是书院学者自己的史著;在历史教学方法上,提倡"自学辅导法""质疑问难法""会讲论辩法"。探讨这些历史教学思想及其现代转换,可以为我国当前历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袁凤琴  张晶 《教书育人》2013,(18):26-27
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大一统,除个别时期外,中国一直是高度集权的统一国家。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只有书院的自由研究和学术论辩与中央封建集权的体制相一致的情况下,书院才能求得其发展空间。一旦书院的自由化的程度超过统治阶级可以容忍的界限,书院要么被毁,要么屈从权势,进而走上官学化的道路。[1]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所在地大多是自治城  相似文献   

11.
杨军昌 《教育文化论坛》2013,(5):F0002-F0002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始于唐中叶,勃兴于宋元,变革于明清,清末书院改为学堂,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历史上,书院集藏书、祭祀、教学与研究于一体,是古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殿堂。书院发展中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进入贵州,开端于南宋。据史载,南宋绍兴年间,在绍庆府治彭水县(今贵州沿河县)境内,曾建有銮塘书院和竹溪书院。贵州行省建立后,随着中原经济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书院在贵州遂蓬勃兴起。有明一朝,贵州境内出现的书院共有41所。清代是书院贵州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贵州共创建和修复书院共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代书院作为我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其“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目的上,机会均等的教育理想上,“完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上,“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严格规范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文章在分析我国古代书院“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要推行“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实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高校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管理,保证高等教育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院的兴盛与宋代理学家的大力推动有关,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了儒家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核心教学理念在书院教育中加以推广.以为己之学为基石的书院教育打破了封建社会科举教育的僵化体系,重视教学环境的天人合一,突出学子求学的独立自主性,强化了治学之路的审美属性.它高扬儒家文化精髓,继承了中国美善相乐的文...  相似文献   

15.
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诸多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探究,明确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方向和应改进的目标,不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时期的书院教育也经历着变迁,出现了传统型书院与新型书院并存的局面。王闿运、黄彭年、吴汝纶、王韬均曾为书院山长,但他们主持的书院教育却显现出有同有异的交错之相。四位书院山长的教育宗旨均为实现救亡图存培养有用之才,在教育内容上亦都改变了惟科举是务的取向,增加了实学的比重;除却相同的趋向之外,四位山长书院教育的相异之处也甚为明朗:王闿运、黄彭年、吴汝纶的书院教育虽均属传统型书院教育,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却各有侧重,王闿运注重经学,黄彭年重视朴学,而吴汝纶已在教育内容中融进了西学。王韬的书院教育则属于新型书院,与传统型书院比较,在教育内容上更注重对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教授。晚清时期这种传统型书院之间、传统型书院与新型书院之间的异同,较为鲜明地展示出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书院教育的多元性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教育专家认为要认知对获得有用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问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有四种 :激问法、诱发情趣法、新旧知识谐联法、引导点拨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的现实,本文试图从培养创新思维、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来作一探讨,以期通过思维和方法的创新来突破窠臼、走出瓶颈。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创新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必将给语文教育带来崭新的面貌.乐学教育就是教师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教学能够得以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模式.在教学创新的前提下,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使之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创新与乐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指出了语文教学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要注重养育人性。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文学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学生的个性修养、人格养成、道德素质提升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