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品质的重要途径。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以“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弹性”为三大心理维度,提出了“合理评价”“积极归因”“召开家庭会议”等多条家庭教育策略,旨在培养青少年自信、乐观、爱、希望、勇气、坚持不懈等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晕轮效应”是人际知觉偏见之一。不是吗,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好的;当一个学生某种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一种消极的“晕轮”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它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和评价学生时就深受“晕轮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本研究基于301名八年级学生的有效数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比较,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程度后测中更高;实验组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后测时明显提高,且大于对照组。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指向真正理解的数学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实践创新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发展,逐步从低阶思维迈向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生长点出发,动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去发展他们的新经验;精心设计学生思维的“跑马场”,积极发展他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策略;坚持“教学评”的高度统一,在“为了学习的评价”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品质亟待做“加法”。美术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在教学准备、机趣生成、师生互动、反馈评价和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用有趣的教学引领学生爱学、乐学,达成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从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研究现状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学校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问题,并围绕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问题提出学校心理咨询效果评价的模型。该模型包括:咨询初期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当事人的信息,了解当事人的问题以及当事人所缺乏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力和积极人格品质;咨询中期评价——当事人是否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咨询结束评价——当事人是否形成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和力量;后继评价——当事人是否在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对新时代的民办中小学来说,要走得更远,做得更强,构建品质文化是关键。邵阳市湘郡铭志学校自2016年办学以来,努力打造以“铭志十三项积极品质”为内核的学校文化,持之以恒抓好“铭志十三项积极品质”教育,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品质,探索出了具有铭志特色的文化育人好路子。  相似文献   

8.
程伟 《天津教育》2023,(10):130-131
<正>当前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课程评价的“保驾护航”。我国劳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劳动教育课程成为必修课程,小学劳动教育课作为劳动教育的“开端”,需要课程评价的介入。为此,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探索研究,积极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一、明确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目的(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是人脑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思维”不同于其他心理活动的本质在于“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以及内在规律的反映[1].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几个方面.针对思维品质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列举几例阐述思维品质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双减”教育政策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要加快教学观念革新,围绕“减负”“增效”两大教学核心目标展开积极教学应对,多元探索“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渗透路径,从布设预习任务、营造导学氛围、创优任务驱动、延伸探索训练、组织实践活动、发挥评价作用等方面入手,为“双减”政策的教学实施提供多重教学切点,构建高效化、品质化初中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从赏识评价导以“情”;幽默评价导以“趣”;过程评价导以“向”;延迟评价导以“思”四个方面来论述课堂中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富有个性的、灵动的、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把“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帮助中小学班主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中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构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育公平的质量不容乐观。产生课堂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缺失。在“因材施教,人人学有所得的教学方式;关注全体,生命品质得以提升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师生平等的关系;生生促发展,积极公正的评价观”的“生命教育观”观照下,课堂教育公平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论后进生教育取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进生转化是当代教育的难点。为攻克这一难点,后进生教育的取向应由“纠错”转变为“扬善”,即从后进生外显和内口的积极品质出发,运用“感受成功”、“光点扩张”、“竞选上岗”等策略,增强后进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最终实现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按评价的主体来说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其中“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如何适当运用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评价的标准一般可分为:“客观评价”,即依据知识的正确与否或大纲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价;“横向评价”,即以一定范围的学生程度作为依据进行评价;“纵向评价”即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作为依据进行评  相似文献   

16.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人的美好品质、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近年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针对涉农中职学校耕读教育评价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不明确、评价主体不多元、评价方式不丰富等问题,实施构建“全贯穿、递进式”耕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三阶递进”的评价指标体系组建“五方联动”的评价主体、构建“立体多维”的评价对策等教育评价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赵振锋 《知识文库》2022,(14):145-147
<正>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也开始积极践行“双减政策”,以此为初中生的知识学习、信息积累、能力训练以及素养提升创设一个有指导、有设计、有过程、有目标的科学认知阶梯。因此,“双减政策”推动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提质增效、科学转型以及创优争先,努力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品质化、策略化、效益化以及体系化的主体认知空间,践行科学育人观。  相似文献   

18.
“停课不停学”期间,幼儿生活和教育的责任基本由家庭独自承担,对家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居家生活对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幼儿学习品质包括积极学习品质与消极学习品质两个方面。影响积极学习品质的因素除了个体自身的气质、性别、年龄等,还有来自环境的因素,如家庭、教育等家长与幼儿之间的非支持性关系居家隔离期幼儿与家长相处时间比以往多,出现的矛盾、冲突比以往也多。  相似文献   

19.
从我们有记忆开始,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是与“教学”相伴而行的。优质的生命需要优质的教学来激发和提升。什么是优质的教学?见仁见智。你可以说它“优”在最广博的知识、最丰富的教学技巧抑或最明显的教学效果,而我看重的是“品质”。优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品质的充分发挥。所谓“积极的品质”意味着这种品质会为教学活动带来一种任何物质力量和外在力量所不能给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有了它,教学活动将焕发出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这种积极的品质是优质教学的灵魂。所谓“充分发挥”意味着仅仅具备这种品质是不够的,就像焰火一样,它必须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与特点,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361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发展良好,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个性品质最高,认知品质最低;男生的心理素质及各维度发展均低于女生;五年级学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显著高于四、六年级。可以通过开展常态化、全员化、系统化的心育活动;营造积极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认知品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积极适应能力;关注性别和年级发展差异,提高心理服务针对性等四方面,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