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俊 《数学教学》2010,(11):19-20
《数学教学》2010年第5期《一个有趣的数学“规律”的探究》一文中,三位作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规律”,并给出了特殊情形下(两个两位加数相加)的一个证明,由于该证明方法中是以进位与否作为分类讨论标准,所以当遇到任意多位数相加以及任意多个多位数相加时,  相似文献   

2.
省编六年制数学第六册中《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要求学生按照我国四位一级计数的特点,能够正确地读写多位数,并为学习多位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亿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是一个多位数中间有0的读写,关键是熟练地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解决好怎样从高位到低位按级来读写一个数,并且强调个级、万级、亿级是分别表示多少个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中《商末尾有0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位数除多位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计算时,学生常犯丢掉0的错误。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计算?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多位数加法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一、通过一定数量的直观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凑十法”是把一个加数凑成十,再加几。如,9+2,这样想:9十且得10,10再加互得11。由于我们的计数法是十进制,所以计算进位加法用“凑十法”比较容易。运用“凑十法”进行加法计算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使分出来的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10,一般是把加数中较小数分成两个数,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把一个加数分…  相似文献   

5.
“表内乘法(一)”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式题和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一、明确“表内乘法”在教材中的地位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表内除法、计算多位数乘除法和分析乘除法应用题数  相似文献   

6.
边欣 《数学教学》2010,(11):17-18
文[1]发现了一个奇妙的数字运算规律:在两个正整数的加法算式中,计算两个加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若为多位数,则继续计算此多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直至所得结果为1位数(称为“和①”);再计算两个加数和的各位数字之和,若为多位数,继续计算此多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单元,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呢?我们经过教学实践,找到了用算盘这一教学工具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捷径。 1.把算盘作数位器教具、学具。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前,我们先教学了“算盘的认识”,接着再利用算盘教学  相似文献   

8.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结果,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方法。一、“补数法”。即在第一个加数的基础上补数第二个加数。如9+3,先在脑子里记住9,再伸出3个手指,接着9往下数:10、11、12,故得9+3=12。这种方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3期《跳出“片断”审视教学》一文,笔者认为文中的观点有误,在此提出与黄红成老师商榷。黄老师认为,“只有加数相同才可以改写为乘法”正确,而(3+3+3+3+4)中的加数不完全相同,所以(3+3+3+3+4)不能改写为乘法算式。果真如此吗?根据乘法的意义:b(不小于2)个相同加数a的和,叫做a与b的积,记作a×b或b×a;数a和数b叫做因数;求积的运算叫做乘法。由定义可知,在a×b中,a表示加法中的相同加数,b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在算式(3+3+3+3+4)中,由于加数的个数是5,而加数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不能把它直接改写成有一个因数是5…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六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的速算规律,能正确地进行速算。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简析:学生已经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运算,例1、例2又学会加数和减数都略小于整千、整百数的速算思考方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根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及其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大纲统一要求指导下,我们将“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目标按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项目加以描述。 1.记忆。本单元要求学生记住的主要内容有:多位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几种速算方法;一个加数变化引起和变化的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与差的变化规律。 2.理解。本单元要求理解:①多位数加、减法计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的开始.通过本节教学,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建立乘法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是进一步解答乘法应用题和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入乘法的概念(一)有5盘苹果,每盘3个,怎样列式解答?1.列式:3+3+3+3+3=15(个)。2.实质上求的是几个几的和?3.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二)如果有20盘苹果,每盘有3个,怎样列式计算?1.同学们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很辛苦?2.其实,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便写法:乘法。(三)谁知道3+3+3+3+3=1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算式5×3=15中3表示了什么,5表示什么?2.3+3+3+3+3=15还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3.先写一写,再与同桌说一说2+2+2=6可…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学习多位数读写的时候,常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没有对数进行分级,二是对一些中间有零的数,缺少灵活的处理方法。怎样读写多位数才能避免错误呢? 在读一个多位数之前,先引导学生对这个数进行分级,再确定这个数  相似文献   

15.
说明:表内乘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把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不仅使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等有关知识时能前后贯通,也有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当被乘数小于乘数的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的表述都能与乘法口诀的意思一致起来,这对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熟记和应用口诀带来方便。在讲“倍”的概念时,教材先讲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再讲部份与总数的倍数关系,为学习乘法意义的初步认识作好准备,使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相似文献   

16.
怎样教学“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五年制第五册35页)呢?我的设计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其关系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一、引入新课,明确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那么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及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入新课内容:“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六册多位数的读法例1,例2.二、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能够正确地读多位数.三、教学关键:解决好怎样从高位到低位按级来读.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应邀在嘉兴市首届名教师研究班上执教了观摩课,内容是《多位数的读法》,它是人教版四上P5(浙教版第七册P4-6)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了整数数位顺序表,知道了多位数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会按“四位一级”进行个级、万级、亿级的分级。我国的读数法是“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亿级和万级的读法是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最后加一个亿字或万字。学好多位数的读法关键是掌握各种0的读法规定。而万以内数的认识又是学习多位数认识的基础。在万级数的认识中,出现了级的开始有0(个级开头)的情况,这是认…  相似文献   

19.
工夫要花在刀刃上,练习要练在关键处。如果抓不住关键,盲目多练,必定使学生负担加重,教学质量上不去。怎样才称练得恰当,练在关键处呢?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新授20以内进位加法后,应该练什么?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关键是把较小的加数分成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能与较大的加数凑成“10”。所以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应着重让学生练习看大数,如何分小数。可以设计如下练习题: (1 )下面较小加数的分法对吗?  相似文献   

20.
初小课本算术第六册的教材內容,除末了的复习外,有《多位数的乘法》、《多位数的除法》和《应用题》,三部分。《多位数的乘法》分《用十、百、千乘》和《用两位数乘》两小节。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用两位数乘的计算技能。在第一小节《用十、百、千乘》里,通过例題的解答,指导学生观察并比較三道算式的被乘数与积,从而了解一个数用10乘,就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一个零,用100乘或用1000乘,就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两个零或三个零。并教会他們,在今后乘法計算中,遇到一个数用10、用100,用1000乘的情形,就在这一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零、两个零、三个零,能够不费思索地求出结果。第二小节《用两位数乘》,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学生学会了用两位数乘的計算,今后就能順利地学习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