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的力量     
自从我们的女儿吟吟6个月开始,我和妻子就经常给女儿讲各种故事。从她一岁半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和女儿一起阅读各类绘本。现在吟吟26个月了,我和妻子已经深深沉浸在与女儿一起阅读的愉悦中,阅读给我们家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也启迪了吟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3.尝试来点“化石吟”。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1.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  相似文献   

3.
谈古诗教学     
杨辉 《教师》2008,(4):105-10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12,(4):19-19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相似文献   

5.
临近期末,学校组织了一次古诗默写比赛,每班挑选十名选手参赛。内容是耳熟能详的《墨梅》、《石灰吟》、《元日》。结果,全对的仅47%,这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字,更让我们震惊的是许多错误居然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6.
季科平老师执教的《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自始至终让学生徜徉于诗行中,且吟且诵,先品味后创作,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显得扎实有效。一、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季老师安排不同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颌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相似文献   

8.
是谁?在夤夜敲击我的心扉,让我倾听床脚蟋蟀的浅吟。  相似文献   

9.
石灰趣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到外面玩耍,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碰上建筑工人往一个方形池子里倒石灰。同伴王人可不由得背起最近学的《石灰吟》这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我们几个齐声应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工人叔叔招手让我们过去,我们就嘻嘻哈哈地来到了石灰池边。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2006,(11):30-30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皮日休:百锻为宇,千炼成句。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相似文献   

11.
那些令人讨厌的炮火声总是在人们的耳边回响那些令人同情的悲惨场面总是在人们的眼前晃荡可恶的战争让幸福的婚纱沾满鲜血万恶的战争让自衣天使倒卧在孕妇尸体旁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世界诅咒战争还全球这一大家庭团结祥和我们呼唤和平这是我们很小时就树起的愿望世界需要和平应当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我们需要和平(诗歌)@李慧![556000]$贵州省凯里市第五中学初三(8)班 @吟秋  相似文献   

12.
邹仕泽 《师道》2012,(9):44-45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作,而不是我们教师追名逐利的场所。所以.虽然教育被绑架了,但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学生松绑:虽然教育的环境让人越来越累,但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越来越轻松。  相似文献   

13.
作为唐代第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孟郊苦吟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在缓解内心苦闷、追求奇险诗风、希求汲引以及留名后世几个方面。对这些创作动因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出在普遍苦吟的中晚唐诗坛,孟郊及其诗歌的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走进李白》,不禁为之深深折服。他不愧是名师,那一举一动、一吟一唱,尽显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文学功底,让我们陶醉在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笔下、陶醉在课堂上响起的美妙旋律中。【片段】  相似文献   

15.
鹿敬华 《成才之路》2009,(19):46-46
俗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由此可见,朗读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朗读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项目,早在《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春诵,夏弦”的读书规定。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陌上花开     
五代十国时期,有杭州临安人钱镠,乃一介武夫,于公元907年成为吴越国王,建都钱塘。如今,他的霸业早已被湮没,而他吟出的“陌上开花,宜缓缓归矣”这九个字却让他名垂后世。“缓缓归”,其实是找回了我们人类面对大自然时久违了的心情。它不仅诗意,更在于让我们心灵的陌上恬静如花,产生了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回归真情、回归浪漫、回归爱的冲动。  相似文献   

17.
一字牵神韵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苟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他们认为炼字与炼意、炼句一样重要.都是“锤炼文章”的重要环节,是使文章具有精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吟天,当我走上这个讲台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 《新读写》2014,(9):55-55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片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  相似文献   

20.
赵一民 《广西教育》2013,(17):39-4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千年传承的名言警句,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感觉:只要多读书,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诚然,阅读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阅读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