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荷花》教学片断:师:《荷花》这篇课这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找出你觉得特别美的词或句子。  相似文献   

2.
张强云 《成才之路》2010,(31):44-44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情感目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应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3.
朱萍  袁浩 《江苏教育》2006,(1B):25-2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小学语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与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正困惑着致力于推进语课程改革的同志们。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已日益凸显其紧迫与重要。江苏省首批名校长、特级教师袁浩认为:有问题、有困惑不是坏事,课改进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是必然的;问题和困惑呼唤着深入反思和不断探索,孕育着新的突破和超越;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一是要坚定课改的信心,二是要有探索解决的思路和具体办法:立足课改、研究现状、关注热点、讲求实效。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他和部分小学语教师从教学、教研、教管和教学评价等不同角度提出的一些意见.以期引起更多同志的关注.更热情地投入课改.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编按]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涌动着求知的欲望,飞扬着灵性的翅膀,迸发着闪亮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浙教版第十册最后一次作文练习是《给赵老师的回信》。教材中虚拟了一个情境:赵老师因工作调动,离开同学们已一个月了。这个班的纪律和卫生不如平行班强,总争不到“守纪律”和“讲卫生”的红旗,赵老师写了封信希望同学们齐心协力,争夺红旗。  相似文献   

6.
近来读《杂文报》,有一篇何发祥写的文章《拿什么感动你,我的学生》,对于文章里所列举的三个教学片段,需要得到学生什么样的回答,作者才感到满  相似文献   

7.
陈明 《教师》2013,(15):33-33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教师去响应、交谈、引领。然而,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却难与"深度"结缘。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了一定层次与深度的思考与表达,语文素养也会悄然提升。关注深度,向课堂预约更多精彩。1.透过现象看本质,立意有深度每一篇课文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一定  相似文献   

8.
李喜鹏 《辽宁教育》2008,(12):36-36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交往、有效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触: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情境与“预设”之间因时而出现“偏差”而无法“同轨”。面这种“偏差”,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媒介。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作品因情而美,因情而动人,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粗浅的做法,在此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教学就是师入情,生入境,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从而产生共鸣的过程。丰富的情感是语文课堂活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只有经过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情节  相似文献   

11.
张光鉴教授说过:"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释放,生命的"情"弦才能拨动,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具人情味的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情弦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迸发的真实情境,从而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本文围绕如何创设情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媒介。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作品因情而美,因情而动人,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  相似文献   

15.
16.
王连宝 《考试周刊》2014,(98):34-34
<正>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这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课题。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堂应该成为开放的课堂。开放是为了融合,是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是体验、发现、交流、共鸣、提升的一个场所,不应该是"喂养"和"灌输"的地方。课堂的生动,在于学生的生动;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与智慧双生双栖,水乳交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在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的心智清明,灵魂澄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与熏陶。一、拨语言之弦,感受文美 春雨涸花、鱼入水中、清水溉稻、溪水濯足,这是古人对品位揣摩语言的形象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有全身心浸染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知晓其意、领略其趣、感悟其神。【教学实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船长》一课。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师:船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妇女、儿童,让给了乘客、船员,唯独忘了自己。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话,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好在哪里。(生反复阅读品味,认真揣摩,心有所动却难于表达。这时教师适时垂范点拨)师:这段话写得非常感人。船长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我认为“屹立”这个词用得好。我仿佛看到船长铁塔般站立着,高大伟岸。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永恒旋律——情到深处自然浓。文本包蕴了人们的情感:一个个故事是心灵的诉说,一首首诗歌是情思的抒发,一则则寓言是智慧的结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充满渴望,充满好奇,充满幻想,他们的生命是灵动的,他们的情感是鲜活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语道破了文章是情感的载体的奥秘.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去拨动、震撼学生心灵的"情"弦.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没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数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没”来说的。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网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