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明知党纪国法不允许贪污受贿,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有条件便自觉不自觉地去触犯党纪国法;有些人明知吸毒害处大,但总是戒不掉毒瘾,甚至被强制戒毒后又“旧病复发”;有不少人明知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违社会公德,但就是改不掉这一劣习……为什么会出现此类久治不愈的“顽症”?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不能勇于战胜自我,即不能战胜私心杂念和不良嗜好。正因此,才造成各种丑恶现象的不断“回潮”,使精神文明建设难度加大。生活中的人都有一些私心杂念,都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  相似文献   

3.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一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l”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的是不是一只猪!”这种因网络而产生的模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法国的体育日报《队报》,近年连续爆出大新闻,上次引起全世界震动的,是癌症康复后连续夺得环法冠军的阿姆斯特朗涉嫌服用兴奋剂,这次则是游泳天才索普,又是兴奋剂问题。仅仅一个专业的体育报纸,《队报》如何屡屡得到轰动全世界的“曝料”?什么才是一份专业体育报纸的责任和荣耀?  相似文献   

5.
臧燕  尹梅 《现代视听》2013,(7):23-27
"公民新闻"的出现使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通讯工具随时记录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成为一名"公民记者"。但同时,正因为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才使得部分新闻真假难辨,丑恶不分。所以,公民新闻犹如一个"潘多拉宝盒",让我们在领略到它的民主、进步、自由的同时,也目睹了它的杂乱与无序。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是怎样诞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者在这个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他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自150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后,这些广为流布的名句便连同马克思主义学说,冲破国界疆域,点燃了千百万追寻真理的革命者心中的圣火,令一代又一代人为着共同的信仰、目标而奋斗献身,孜孜不息.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明知它是假的却希望它是真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假的,现在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恰恰相反,明知它是真的却希望它是假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真的。为什么现在的网友不再是浮云了呢?首先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只要网络允许使得  相似文献   

8.
《世界真奇妙》一书,突出宣传幽灵的存在。除特设“我看过死后的世界”、“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鬼怪·幽灵之谜”三个专栏,发表了近20篇长文短文外,又在其他栏目中零散刊出“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幽灵”等多篇。可谓之用心良苦了。编者肯定幽灵的存在:“你信不信幽灵的存在?我们有时候在周刊、月刊杂志里看标题是《我看过幽灵》的文章,你看了这个一定‘疑信参半”或是破口大骂呢!”“但是这一个人却是领到举世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金的得主——英人威廉·克洛克斯博士。”(该书42页)编者在搬出这位著名化学家相信幽灵存在说之后,又抬出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置“幽灵研  相似文献   

9.
有一首唱广播的歌,名字很浪漫,叫《空中的梦想家》。也有很多人形象地用“飘荡在这个城市上空的声音”来形容广播电台。可见广播是极具人性化特征的大众传媒。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核心是“情感”。人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所以音乐陪伴人的一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化、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时代”,不甘心成为“电脑儿童”的现代人需要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找回人  相似文献   

10.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6,(11):42-46
一、引子: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体育记者?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体育记者?在我们国家新闻事业、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体育记者的形象不佳,假新闻同竞技场上的假球、黑哨、赌博、服用兴奋剂等丑恶现象一起,成为体坛的五大“毒瘤”,严重败坏了我国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信誉。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人民都注视着英雄的越南。在那里正进行着一场英勇的反侵略战争。有着光荣的反帝传统的越南南方和北方人民,正英勇无畏地痛击着全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侵略越南的元凶——美帝国主义。越南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种和光辉的胜利,激励和振奋着世界人民,再—次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貌似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可以而且一定会被人民打败的,不管它是如何的吓唬人,也不管它是武装着飞机大炮的牙齿,还是武装着火箭、核牙齿。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太行山上不知走了多少路偶然发现了半截东洋刀半截废弃了的东洋刀半截日本人用过的,锈蚀斑斑的东洋刀我看到这半截迟钝的刀上有几个口子那是当年砍人头留下的印记这无声的印记铭刻着那段耻辱的历史我可以把这半截洋刀当废铁卖掉可以让铁匠把它铸成锄和菜刀然而,我把它挂在了一个山村小学的门口作为一口钟,让孩子们经常去敲太行山你默默地站在那里不像丰满的血肉之躯倒像是由一排排瘦骨嶙峋的骨架组成的脊梁一个民族的脊梁让全世界都在仰视我们的民族不能没有你没有你就没有民族的骨头和魂你是一座中华民族的丰碑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你…  相似文献   

13.
《我生命中的幽灵》是英国文化批评家马克·费舍尔的代表作。他通过“幽灵学”与“失去的未来”两个概念,反思了怀旧重复与创新乏力的音乐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困境和问题。其对幽灵回返的谨慎态度和对未来的悲观倾向,也引发了“反幽灵学”的批判声音。然而,仔细梳理幽灵学的缘起和争辩,会发现幽灵学思考中潜藏着希望线索:利用幽灵回返与技术加速的合力撕开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光滑平面,指认社会创伤,暴露技术诡异性;抑或是在历史幽灵同一性重复的切片中辨识相似的情感结构和文化诉求,激活过去的想象力重新获得创新潜力,从而想象一个更加多元与自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印刷传媒——从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到网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君 《传媒》2001,(7):22-25
一个幽灵,一个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幽灵,在印刷传媒的头上徘徊.这个幽灵,踏着20世纪互联网技术兴起的风浪,啸聚了"新媒体"、"网络出版"、"个性化印刷"、"eBook"等各路英雄,笑傲江湖,直问:印刷传媒红旗能打多久?面对这个幽灵,传统媒体盟主--印刷传媒,也不仅频频自问:印刷传媒的出版技术方向何在?这个问题,几分惊心,几分尴尬;几分尖酸,几分深刻;几分无奈,几分急迫……  相似文献   

15.
赵会平 《大观周刊》2012,(4):163-163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它既可以肯定和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可以讽刺鞭挞一切丑恶的思想言行和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学会了人生中的第一句意大利语:Belfarniente一无所事事之美。这是我从茱莉亚·罗伯茨的新片《饭,祷,爱》(《Eat Pray Love》)里学到的。电影讲了一个疑惑孤独的姑娘飘荡在意大利、印度以及巴厘岛的故事,连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天才RAJ都要含着热泪说,我喜欢《饭,祷,爱》,它指引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国际书展     
国际书展国际书展(InternationalBookFair)亦称国际图书博览会,大多数都是商业性的,它可以让一个出版社在较短时间内见到全世界成百上千的出版公司,了解它们的经营范围、规模、出版动向与经营策略;观察、比较各出版社的图书选题及印装质量;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一百五十余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向资本主义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角。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当我万里迢迢踏上欧洲大陆,寻觅那个震撼和改变了世界的“共产主义”幽灵时,历史的长廊呈现出的一幅幅画面,令人感慨、令人沉思、令人警悟…… 寻觅“共产主义的幽灵” 如果说柏林墙给我留下的是沉痛的记忆,当我到了布鲁塞尔著名的大广场,站在天鹅咖啡馆下时,充满心胸的却是激越的豪情。 赶到布鲁塞尔已是黄昏时分,  相似文献   

19.
朱学东 《传媒》2004,(5):23-23
一个幽灵,一个叫资本的幽灵,在传媒界到处游荡. 传媒业需要资本支持自己发展,资本同样需要传媒业.有人说,计算机世界、京华时报等的成功是因为引入了商业资本的结果,然而,当更多的传媒与资本真的相恋、结缘,往往发现那是一场苦恋,爱愈深,伤更切.双赢就如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口号。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似乎意味着可以从心所欲地从事新闻实践。有哪一个新闻工作者能泰然面对想写而不能写、想说而不能说的窘况呢? 在一般新闻受众看来,“新闻自由”似乎又保证了自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又有哪一个受众会欣然接受经过着意筛选过滤、只体现特定倾向性的一面之辞呢? “新闻自由”的反面似乎是新闻管制、新闻封锁、新闻检查之类丑恶的东西。又有哪一个政府或统治集团愿意担一个“箝制舆论”的恶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