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坛上竟有这样的怪事:因为一句诗而名扬千古,永垂不朽;而即使写诗数万首,文学史上却不承认他是“诗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争名》和《携仙录》中,两次提出“不朽才消一句诗”,原以为是夸大其词的说法,未免片面偏颇;但翻阅一些诗话杂录后,居然证明此说符合事理。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爱雕章琢句,白居易批评他“奥博,多溺于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诗集现存较早版本是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中的"《戊签》七十四”,辑录司空图诗365首,其中6首在《全唐诗》本中注明为"互见”诗.本文依据多种资料对这6首诗逐一考订其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和成熟,使文学理论与批评也相应地出现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论,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审美领域。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作为诗人,在高手林立的唐代算不了大家,而使他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便是他的《二十四诗品》。 司空表圣生当晚唐,目睹乱离的黑暗社会而又报国无门,只好逃避现实,归隐到中条山王官谷。自号“耐辱居士”,与名僧、高士相往来,过着亦僧亦道的生活。又通过品诗、写诗,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力求心境的平静和空灵。惟其如此,才能远离祸害,宠辱皆忘。因此,追求冲淡、自然之美,是司空图的最高审美理想。这种情趣,在《诗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前记唐末著名诗人和诗歌美学理论家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晚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虞乡)人。他的名著《诗品》,是一部韵味悠长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分别标举了他自己总结概括首倡的二十四种品类的诗歌美学风格,因此通称“二十四诗品”。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  相似文献   

5.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著有《司空表圣文集》和《司空表圣诗集》留传于世。他的诗品二十四则,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和诗歌的形式,总结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特别是王(维)孟(浩然)诗派创作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问题,赢得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苏轼说,表圣“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余三复其言而悲之。”《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持论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在《休体亭记》中曾有“与靖节醉吟,第其品级于干载之下,复何求哉”的自慰。的确,吟诗、赏诗和论诗为司空图一生的功业所系,构成他全部生活的重要内容。象孟郊的“倚诗为活计”和“至亲唯有诗”那样,司图空也说“此身闲得易为家,业是吟诗与看花”(《闲夜二首》),“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  相似文献   

8.
司空图“直致”说强调诗歌是积累已久的生活体验的抒发,遇之成诗,其过程特点是“知而难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它是一种注重感悟、体验的创作思维模式,其强调“情性所至”,反对为写诗而写诗;注重加强诗人自身修养;诗歌注重取景造境,即“兴”.  相似文献   

9.
四、沉著题解如果容许望文生义(训诂学称为望文生训)的话,那么,诗的沉著美便应当兼有内容的深沉之美和措意的执著之美。为了说明这样一个诗歌美学风格,司空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脱巾独步”的诗人,作为沉著美的化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写道:“意欲沉著,格欲高古。持此以等百家之诗,于杜陵乃无遗憾。”我们无妨认为,司空图描摹的正是诗人杜  相似文献   

10.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诗论述了诗歌的风格意境。它虽说每篇充满着山水自然的生动描写,但诗人正是通过写自然之"实"表现了其崇尚自然、关爱自然的真实思想。同时,这种思想是晚唐社会思潮的反映,也是诗人自然生态意识的本能体现。而把握住这一点,对当下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意境.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与诗味黄钢在中国,以味作为诗歌艺术的审美中心,到司空图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这主要是,他不仅以味论诗,而且把诗味提高到审美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辨别诗味的能力的人才能言诗。诗要具备什么样的味?他在《诗品》中提出了二十四种风格意境,也就是诗的...  相似文献   

14.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应解作二十四首诗,那种“唐宋人不以一首为一韵”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司空图“《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即指《二十四诗品》。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宜断然剥夺司空图对《二十四诗品》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柳佳作。贺知章是初唐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年轻时就以文章、诗词、书法知名,自中进士后,仕途一直比较顺利,担任过礼部侍郎、工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太子宾客等重要官职,官做到了省部级。他性格旷达豪放,不慕名利,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这“饮中八仙”是同一时代的名人,他们或为高官,或为皇室贵胄,或在诗、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论家、诗人,虽一生屡遭离乱,但其诗歌中很少反映混乱的社会状况,而以写景为主。意象是以象征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意象的选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情。司空图在诗歌中最常选用菊、鹤、松这三种意象,偏爱描绘清淡自然的画面。联系司空图的意象观,其诗歌中菊、鹤、松意象的选用,蕴含着司空图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文化心理,该文化心理正是晚唐诗人的典型心理。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乘舟东返之作。这首诗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都离不开一个“快”字,而这个字在字里行间却不见踪影。这种艺术感受正如品尝一杯糖水,知其甜而不见其晶粒。唐代司空图曾推崇那种含蓄动人的诗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早发白帝城》正是具有这种艺术特色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18.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味外之旨”是司空图诗论的核心。在中国关学思想史上,司空图用“辨诗味”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审美诗学理论,他所追求的美学理想就是“味外之旨”的“醇美”。而其诗美的真正发生则存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之中,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在高度凝练的艺术境界的创造中交流碰撞,沟通融合,才是“味外之旨”诗美生成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阐述“咸酸”之论,并颇为自贞地列举自作诗句以为示范;但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叶,并未产生预期的影响。直至苏轼《司空图诗》、《书黄子思诗集后》论及此文,司空图诗作才屡见称引,“咸酸”之论与《二十四诗品》亦自此广为流传,影响巨大.司空图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崇高地位从而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