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旧闻”,是相对新闻而言的。“新”是新闻的重要生命基因之一。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新闻没有能够及时报道,使新闻成为“旧闻”。不少报道员为此跺脚“可惜”之后,大多选择了放弃。其实,这些所谓的“旧闻”,多数时候只在时间上表现过时了,而其事件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只要采取适当的办法,那些“旧闻”还可以抢救成“新闻”。从“旧”中觅“新”,是方法之一。这就是要从各个层面来寻找一则“旧闻”的最新报道由头,给“旧闻”打开另一扇窗。可以继续关注“旧闻”,在其事态发展中找一个亮点,从而…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与新闻相对应,已经形成历史的新闻,人们常称之为“旧闻”。“旧闻”承载历史,也承载价值。当今世界的光怪陆离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媒体不仅有责任报道正在形成历史的新闻,还有责任发掘已经形成历史的“旧闻”。新闻媒体的旧闻包装在努力扮演这个发掘者的角色,并成为在媒体竞争中重要的内容构架。用旧闻挖掘深层历史故事天津《今晚报》的《今晚周刊》自2001年1月创办以来已刊出200多期,其中《旧闻钩沉》主要展示了伟人足迹、名人轶事以及旧闻中的新鲜故事,成为广大读者每…  相似文献   

5.
新闻常常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一旦缺少时效性就会成为“旧闻”,毫无报道价值。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眼里,“旧闻”却往往是时效性新闻难得的事实背景、深度报道的由头。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还会被赋予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资源。信息的“再利用”,使得“旧闻”摇身一变,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6.
新闻常常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一旦缺少时效性就会成为“旧闻”,毫无报道价值。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眼里,“旧闻”却往往是时效性新闻难得的事实背景、深度报道的由头。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还会被赋予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成为重要的新闻信息资源。信息的“再利用”,使得“旧闻”摇身一变,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7.
陈敏 《新闻战线》2023,(11):95-96
无论媒介业态和新闻采写手段如何变,增强“四力”都是基本要求。打造出圈出彩的行业报道精品,记者要深入基层一线挖掘新闻,抓取“活鱼”,擅于从“旧闻”中挖掘好新闻,养成跳出行业审视事物、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就是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了“旧闻”;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也许就是一月、一年或更长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如果要“旧闻”成为新闻,就需要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0.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2000年12月1日起,一个颇具创意的栏目“世纪旧闻新读”成为新华社迎接新世纪报道的亮点。 一百年前,同样是面临世纪更迭,当时的中外报纸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新闻?当时的人们在关注和思考什么问题?能否从他们的活动与当今世界的联系中找到变化,给人启迪,从而更加生动地反映百年进程? 读旧闻,写新篇。我们决定以1900年12月的报纸内容为历史横切面,寻找价值较高的旧闻,对照当今现实,挖掘丰富内涵。从2000年12月1日开始发稿,以应对百年前的这一天,旧闻的新闻性由此凸现。 从哪里找旧闻?哪些旧闻更有价值?翻遍北京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旧报纸,我们收获不小。我们把选择的目标逐步深入到政治、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旧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是“易碎”的。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新闻作品却并没“破碎”,而作为历史的见证独树一帜地传流下来。于“易碎”中寻得“永久”,应是每一个新闻工作所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王云 《新闻前哨》2011,(6):52-54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旧闻。旧闻本身没有重复报道的意义和价值,但旧闻中往往蕴藏着新闻线索和信息,一旦时机成熟,旧闻就可能发生变动,成为新闻。通讯员来稿中,重发旧闻的不少,从旧闻中发现新闻的不多,报道旧闻引发的新闻更少。  相似文献   

13.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春 《新闻战线》2021,(1):105-107
文史报道属于专业报道领域,要求记者具有长时间的跟踪耐力、深入挖掘新闻题材的采访能力、透过“旧闻”发现新闻的洞察力以及为历史材料注入灵魂的写作能力。文史资料是一种独特的新闻资源,善加利用,沿着“蹭新闻热点”“挖知识盲点”“‘炒’材料冰点”三条思路,可以增强旧材料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当中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是“新闻”,那些时过境迁的事实相对地就是“旧闻”了。  相似文献   

17.
新闻姓“新”,不姓“旧”,而新闻的“新”,基本上取决于“快”。这是说,一件新闻事实发生,能够及时地加以报道,才算新闻,不然,就成了明日黄花的旧闻了。  相似文献   

18.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19.
律德成 《新闻三昧》2008,(10):23-24
在新闻五要素中,“何时”这个时间要素非常重要,常因这个极其关键的要素,决定一条新闻有无价值或价值的大小,这也是新闻与旧闻区别的重要标志。如上个月发生的事,应当是旧闻了,可为了勉强发稿,在时间要素上稍加变通,把上月的某某日,改成“日前”或者“最近”等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20.
在采访与写作过程中,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好,或是在当时此新闻还不适于公开发表,很容易造成一些好的新闻白白浪费。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过时”的“旧闻”变成适合于当前主题的新闻呢?无数的新闻采访实践告诉我们:把“旧闻”变成“新闻”是可能的。关键是看你怎么把握住新的“新闻根据”。 “新闻根据”又叫“新闻由头”、“新闻引子”,大多为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最能吸引读者的材料。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骏德教授、刘海贵教授所著《新闻心理学》一书中就提到了新闻根据在使“旧闻”变“新闻”中的重要性:“新闻根据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