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个“约”字要不要写□陇西县宏伟乡白崖小学赵珍在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笔者发现在求近似值的例题中,对答语的处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答语与问题不同,多用了一个“约”字。如第十册第16页中的例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045米,高是13米,求它...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数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教学人教社第七册教材第150页例5:如图,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通过观察图示,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求总路程。二是先求两人的速度和,再求总路程。然后,教师以例题为基础设计了一道很好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3.
第15届(04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年级第1试中有一道求平均速度的题:某同学步行前往学校时的行进速度是6千米/小时,从学校返回时的行进速度是4千米/小时,那么该同学往返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千米/小时。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圆的周长和面积”一单元中第8页例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43.96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平方米。)教学这一例题时可以先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及已知圆的半径求圆面积的知识,为新课作好铺垫。然后把例2改成已知圆形花坛的半径,求花坛面积的应用题,给学生板演。“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半径是7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例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3,如果再修300米,则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的比是1∶2。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中有三种量,其中“已修米数”和“未修米数”是两个“部分量”也是“变量”,而“公路全长”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以此定量为标准,不难得出两次“已修米数”与“公路全长”之间的倍比关系:第一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4,第二次已修米数占全长的13,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修了全长的13-41=112,正好是300米。因此,求公路全长可列式为:300÷112=3600(米)。例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后来又转来10名男…  相似文献   

6.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0页例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弄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量之间的关系,理解“速度和”的概念,掌握“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答:(1)小华每分走50米,2分走多少米?(2)小英2分走100米,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出示第一个实例及图)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要表示这面红旗长和宽的关系,我们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者求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课本第八册中的“相遇问题“包括下列几种情况:两方从不同的地点相向而行,相遇求距离;两方从同地、同时背向而行求距离;两方合作做工,求所完成的工作量;两方从不同地点相向而行,相遇求时  相似文献   

9.
贵刊1997年第三期刊载的《行程问题的几种解法》一文,读后受益匪浅。同时认为还有两种方法对解答行程问题也很适用。一、设未知数法这种方法,所设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消去。例:汽车往返于 A、B 两地,去时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时行60千米。求汽车往返于两地的平均速  相似文献   

10.
奥数的感觉放学回家,爸爸问阿光:“你今天去少年宫了,学奥数是种什么感觉?”阿光回答:“给我的感觉就是你以3米每秒的速度去1000米以外的超市。已知风速是5米每秒,等红绿灯要30秒,沿途遇到4个红绿灯。求你去超市会买几包餐巾纸。”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从除法应用来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分东西的方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前者是“逐一分”,后者是“逐份分”。这两种情况归结起来都是平均分”,只是分的方式不同。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就要使学生按照“九义”教材的这一思路,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描述性的方式知道除法的含义,分清这两种分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平均问题”的错解。此“平均问题”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的速度是55千米/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经常有学生把它错解为:(45 55)÷2=50(千米)。学生的这种解答结果实质是求“45”和“55”这两个速度的“平均数”,而不是求“平均速度”这一问题。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未理解“平均速度”这一概念及其解法,混淆了“平均数”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同时也存在着不能正确区分、比较相关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进行正确迁移和融会贯通;还…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可将例1分解为两个小题,分步进行.第一步:小黑板出示分解出的第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张华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65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第二步:出示第二个一步应用题"李诚从家走向学校,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到达,他家距学校多少米?"同样要求学生回答"求距离,怎么列式?"  相似文献   

14.
“割补法”常用来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它可使一些较为复杂的求积问题变得异常简单。如果用它来解决一些分数应用题,也能起到同样的解题效果。现选例说明如下:[例1]某乡计划三天修好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1/3少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少40米,第三天修了210米,正好修完。求水渠全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如果从第三天修的210米中“割”下50米,“补”足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本刊95年第3期P37刊载了江西上犹县教研室方宣茂、刘述政两同志合写的“化简分数,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的一种新方法”一文,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笔者根据求最小公倍数和求最大公约数的密切联系,将此文此新法变化为“化简分数,平行相除”,也是求最大公约数的一种好方法.例:求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首先,化简分数,即把24和36两个数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并化成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16.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出示例题:把45米的铁丝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师:同学们会列式吗?生:会,“45÷2”。师: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老师相信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能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生1:45÷2=25 (米),因为把4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度,可以用除法计算。师:那为什么结果是25呢?生1:因为45里面有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45×12=25(米),因为这题把“45米”看作单位“1”的量,求每段长度就是求45米的12…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应用题”的例5和例6,是“求两积之和”的应用题。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两积之和=ab cd。当上式 a=c 时,则两积之和=a(b d),当6=d 时,则两积之和=(a c)b。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述“求两积之和”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以后,就不难推导出“求两积之差”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即两积之差=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吴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讲台前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1.一步计算的求路程的应用题。(1)多媒体演示录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 ,它每小时行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这是一列客车 ,它每小时行6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2)录像放完了 ,吴老师接着说道 :“相信这两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谁能说说 ,你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学生1:“这两道题全是已知速度和时间 ,求路程的应用题。”学生2 :我觉得这两列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只不过两列车的速度是不同的。”学生3 :如果…  相似文献   

19.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内容。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用图解法找对应例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两小时共行驶130千米,第三小时又行了全长的14,这时超过中点5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从图上看,如果这列火车少行55千米,那么就正好行到中点,也就是(130-55)千米与甲乙两站距离的41合起来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12,即(130-55)千米所对应的分率是(12-41)。所以,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列式为:(130-55)÷(21-41)=75÷41=300(千米)。练习:两只筐里共装苹果135千…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2.教学内容所处地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教学的直接基础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已经做了纵向比较,而学生学过最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容易把两种不同的求法搞混。这里对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进行横向比较,可以使学生分清求最大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